国内政策【切换】 国际政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策前沿

河北省2016年粮棉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实施方案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方案

发布人:春秋智谷  /  发布时间:2017-10-30 17:33:03  

河北省2016年粮棉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实施方案

 

为做好2016年粮棉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实施工作,根据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农办财[2016]40号)和农业部种植业司《关于做好2016年粮棉油糖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工作的通知》[农农(粮油)〔2016〕68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创建产业为重点,选择生产基础好、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县,集成示范推广生产成熟技术模式,促进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效益提升与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统筹,强化政策扶持,依靠科技进步,打造政府拿得出、部门打得响、农民信得过的精品工程,为引领产业生产方式转变提供样板和支撑。

二、任务目标

根据国家下达我省2016年粮棉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任务,结合我省实际,安排小麦项目县9个,谷子项目县2个,棉花项目县2个。项目县实行整乡打造、全县推进,其中核心区小麦面积3万亩以上,谷子面积1万亩以上,棉花面积2万亩以上,要求田成方、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旱涝保丰收,交通便利,便于观摩交流,有效推进统一整地、统一供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培训、统一机械收获(粮食),粮食亩生产用水量减少20%左右,化肥、农药使用量下降5%左右。棉花亩生产用工量减少10%左右,化肥、农药使用量下降5%左右,实现由过去的单一追求高产转变为高产高效相统一,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带动,促进产能提升和效益增加。

三、实施地点

按照省制定的“县申报、市推荐、省评审的竞争立项机制”,经过专家组评审,由望都、藁城、宁晋、高碑店、赵县、辛集、景县、临漳、魏县等9个县承担小麦创建任务;由宣化区、武安市承担谷子创建任务。由邱县、威县承担棉花创建任务。

四、实施内容

(一)小麦

 1、示范推广绿色高产高效关键技术。围绕节肥、节药、节水、节种、省工,示范推广节水稳产高产或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深松整地、精细播种、播后镇压、水肥一体化、水肥科学运筹、节水灌溉、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促进增产增效、节本增效、提质增效。

 2、开展区域共性技术瓶颈攻关。针对制约本区域小麦生产的资源、技术、效益瓶颈,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关键环节,聚焦小麦品种收集筛选、农机改进研发、高产高效技术试验等方面,开展节水降耗、节本增效、优质专用等共性技术协作攻关,促进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进一步挖掘小麦生产潜力,提高产能和效益。

3、集成组装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围绕种植业结构调整,组装配套以农业机械为载体的小麦绿色生态环保、资源高效利用、生产效能提升技术模式,探索运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实现小麦生产过程机械化、精准化、信息化,提升资源配置水平和利用效率。

    (二)谷子

 1、示范推广绿色高产高效关键技术。围绕节肥、节药、节水、节种、省工,示范推广高产、优质、适合机械化收获的优良品种、机械精量条播(穴播)、简化栽培、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机械收获、秸秆资源化利用等技术,促进增产增效、节本增效、提质增效。

 2、开展区域共性技术瓶颈攻关。针对制约本区域谷子生产的资源、技术、效益瓶颈,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关键环节,聚焦谷品种收集筛选、农机改进研发、高产高效技术试验、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开展节水降耗、节本增效、优质专用等共性技术协作攻关,促进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进一步挖掘谷子生产潜力、开拓市场,提高产能和效益。

3、集成组装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围绕种植业结构调整,组装配套以农业机械为载体的谷子绿色生态环保、资源高效利用、生产效能提升技术模式,探索运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实现谷子生产过程机械化、精准化、信息化,提升资源配置水平和利用效率。

(三)棉花

1、示范推广集成绿色高产高效关键技术。根据绿色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在项目县集中展示示范精量播种、轻简育苗移栽、测土配方施肥、节水浇灌等先进技术,以及轻简栽培模式和高效间套种植模式,因地制宜集成、配套、创新绿色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2、开展区域共性技术瓶颈攻关。针对制约本区域棉花生产的资源、技术、效益瓶颈,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关键环节,聚焦棉花品种收集筛选、农机改进研发、高产高效技术试验等方面,开展节本增效、优质高产等共性技术协作攻关,促进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进一步挖掘棉花生产潜力,提高产能和效益。

3、集成组装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围绕种植业结构调整,组装配套以农业机械为载体的棉花绿色生态环保、资源高效利用、生产效能提升技术模式及棉花高效间作套种模式,探索运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实现棉花生产过程机械化、精准化、信息化,提升资源配置水平和利用效率。

五、补助标准及资金使用范围

国家下达我省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补助经费6600万元,其中小麦创建县每县补助600万元,谷子创建县每县补助200万元,棉花创建县每县补助400万元。项目补助经费主要用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补助:

(一)物化投入补助。对运用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需要的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等物化投入进行补助。

(二)社会化服务补助。对购买病虫绿色防控、耕种收一体化作业等社会化服务进行补助。

(三)技术推广服务补助。对农业、科研等部门开展技术推广服务给予适当补助。

六、保障措施

(一 )强化组织领导。省级成立由省农业厅副厅长段玲玲任组长,省农业厅(办)、省财政厅相关处(站)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粮棉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领导小组,统筹项目实施协调工作,组织申报、评审确定,制定省级实施方案,指导项目实施。各项目县要成立由政府领导任组长的项目实施协调机构,搞好组织协调,将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协调农业、财政、农发、水利等相关方面力量,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有效做好项目资金的整合对接,提高财政补助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项目县农业部门要明确一名局领导和单位具体负责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工作,明确专人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二)规范项目管理。农业部门负责做好项目实施方案制定、组织实施、督导检查、验收、绩效考核等工作,建立健全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工作档案,及时将有关文件、方案、记录、测产结果和工作总结、绩效考核报告等立案归档,形成完整、齐全的项目实施档案。建立项目资金使用台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财政部门负责及时拨付项目补助资金,配合农业部门做好实施方案的编制、上报。各项目县(市、区)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项目实施方案内容使用资金,严禁截留、挪用和超范围支出,做到专款专用。项目县农业、财政、审计部门要成立联合工作组,对年度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核查,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安全。各级财政部门要会同农业部门切实加强资金监管,及时足额拨付资金,一经发现挤占、截留、挪用项目资金情况,及时纠正并对相关单位和人员按程序处理。

(三)创新工作机制。要注重发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在创新社会化服务方式中的作用,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要注重将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鼓励与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农机深松、一喷三防等相关项目在同一地点实施,统筹规划、形成合力、打造亮点,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配套。要注重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形成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格局。注重推进产销衔接,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强化支撑服务。省级成立由省农业厅总农艺师任组长的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专家组,负责技术方案制定,组织指导创建县开展技术研究、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专家组办公室设在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负责日常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各创建县也要成立专家组,负责开展技术研究、试验示范和推广,为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提供技术支撑。市县农业部门要加强指导服务,在关键农时季节,开展现场观摩、专家巡回指导、测产验收等活动,确保关键技术入户到田。创建核心区要在显要位置树立绿色高产高效标牌,明确创建规模、创建目标、技术模式等内容,宣传创建成果,扩大社会影响。

(五)强化监督考核。实行县级自评、市级复核、省级考评的绩效考核验收机制,项目实施结束后,由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自评,提交自评报告,自评结果经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复核同意后,报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省级农业部门按照考核评价表,对各项目县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实行竞争淘汰机制,对考评不合格的取消下年度申报资格。

 

 

2016年河北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农办财[2016]40号)和农业部种植业司《关于做好2016年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通知》[农农(耕肥)〔2016〕101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工作思路

以“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新理念为引领,以“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为工作主线,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绿色发展。突出供肥、施肥关键环节,大力推进技术入户、配方肥到田,着力改进施肥方式,加快科学施肥技术推广普及,全面提升科学施肥水平,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节能减排。 

二、目标任务

2016年在全省选择24个县(取土化验县)重点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指导服务,在其中的10个县(减肥增效县)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取土化验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粮食等主要农作物化肥用量增幅降到0.4%以下。减肥增效县重点探索创新粮食、蔬菜、果树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用量增幅降到0.2%以下。

三、重点工作

取土化验县要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作物布局,以粮食、蔬菜、果树等作物为重点,做好取土化验、肥效验证试验等基础性工作,及时修正和完善区域施肥配方,加快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减肥增效县在完成取土化验任务量的基础上,还要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减少化肥使用,提高化肥利用率。

(一)取土化验项目县。

1、取土化验。以蔬菜、果树为重点,兼顾粮食作物进行取土化验,每个项目县采集和分析土壤样品300-500个,其中10%的土壤样品要进行中微量元素测定。

2、统筹安排田间试验示范。安排12个项目县承担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肥效试验、肥料利用率试验以及中微量元素单因子肥效试验各3项, 12个项目县承担蔬菜和果树“2+X”田间肥效试验、肥效校正试验等各3项,验证不同肥料用量减肥增效效果。

3、制定并发布肥料配方。以取土化验、田间肥效试验、验证试验结果和作物目标产量为依据,科学制定区域性肥料配方。项目县应当健全完善测土配方施肥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定期发布主要农作物肥料配方,面向社会,重点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大户、农资经销商提供技术信息服务,项目县所有行政村都应当设置技术服务信息公开栏发布。

4、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密切与肥料生产、销售企业的合作,鼓励、支持企业全程参与、共同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扶持智能配肥站、加肥站和配方肥经销服务网点建设,建立健全配方肥经销服务网络,引导肥料企业实施乡、村和种植大户配方肥料直供,开展配方肥连锁配送服务。

(二)减肥增效项目县。要在做好取土化验、田间肥效试验等工作的基础上,突出粮食、蔬菜、果树三大类作物,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着力探索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和工作机制,率先实现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零增长”。

1、建设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安排5个小麦、玉米项目县,分别建设5万亩化肥减量增效核心区,辐射带动10万亩示范区;安排4个蔬菜、1个果树项目县,分别建设1万亩化肥减量增效核心区,辐射带动5万亩示范区。以物化补助形式示范推广配方肥、有机肥料、水溶肥料、缓释肥料等肥料。重点示范推广减量增效施肥技术模式,集成推广粮食作物绿色高产高效施肥、蔬菜果树减量增效施肥、种肥同播机械化施肥、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畜禽粪污和沼渣沼液肥料化综合利用和生物肥料、液体肥料新品种等技术模式。

2、集成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科研教学单位、农技推广部门和肥料企业联合攻关工作机制,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分区域、分品种、集成一批农机农艺配套、有机无机结合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开展成效评估和模式总结,因地制宜加以推广。选择果树、蔬菜优势产区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试验示范。

3、创新配方肥、有机肥物化补贴服务机制。以小麦、玉米、蔬菜、果树等为重要作物,以现代农业园区、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项目承担主体,以农企合作市场化运作为主要实现形式,引导农民推广使用配方肥、开展有机肥替代。采取“以奖代补、直接补贴”等方式,鼓励其使用配方肥、有机肥,优化施肥结构。示范推广秸秆机械化青贮、饲料化利用、过腹还田技术。支持规模化养殖企业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推广规模化养殖+沼气+社会化出渣运肥模式,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要以消化本地农作物秸秆、沼渣沼液、畜禽粪便为主,试点对购买、施用本地有机肥实行物化补贴。按照有机肥行业标准(NY 525-2012)及生物有机肥行业标准(NY 884-2012)规定,招标确定合格肥料生产企业。商品有机肥价格一般不超过700元/吨、生物有机肥价格不超过1100元/吨。物化补贴方式、补贴额度等具体形式由项目县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

4、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公益性服务模式。加大“一网两站”(测土配方施肥信息服务网、智能配肥站、液体肥加肥站)建设力度,推进与肥料生产、销售企业的战略合作,建立健全配方肥经销服务网络,开展测土配方信息查询和智能化现场混配服务。创新测土配方施肥信息服务方式,搭建手机信息服务、“互联网+”、农村电商等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为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施肥综合技术服务。

四、创新驱动

农业部对今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范围、实施内容、资金安排等多方面做出了新的规定,提出了新要求。各项目县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转变观念,开拓思路,创新方式,着力推动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

(一)创新方式,确保化肥使用量增幅降低。项目县要在做好基础性工作的同时,改进施肥方式,推广新型肥料,实施有机肥替代,多措并举推进化肥减量。青龙、邢台县等果树优势产区,重点推广秸秆绿肥覆盖、果园生草、有机肥替代、缓控释肥施用等技术;隆化、万全、丰南、涿州、藁城区、泊头市等蔬菜优势产区,重点推广沼渣沼液、畜禽粪便堆沤有机肥、水溶肥水肥一体化、配方肥套餐等技术;正定、吴桥、景县、柏乡、大名、临漳等粮食作物优势产区,重点在小麦、玉米上以物化补贴方式示范推广配方肥、有机肥,实现减肥增效。

(二)聚合力量,推广配方肥、缓释肥、液体肥等新型肥料。项目县要深化拓展农企合作,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示范作用,加大宣传示范力度,重点建设一批规模化的减肥增效示范区,探索有机肥、配方肥施用补贴机制。项目区粮食作物、蔬菜、果树三大类化肥减量增效核心示范区面积达到48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700多万亩。24个项目县要完善更新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构建覆盖全县的配方肥信息服务网点,选择有实力的配方肥、液体肥、有机肥生产企业签订物资供应、技术培训与服务合作协议。

五、资金安排

藁城、大名、临漳、泊头、桃城、枣强、大城、永清、滦平、平乡、邢台县、宣化、遵化、辛集14个取土化验项目县,分别安排基础补助资金60万元;正定、馆陶、吴桥、景县、隆化、柏乡、万全、丰南、青龙、涿州10个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县,分别安排补助资金260万元。

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四个方面:一是基础性工作补助。对项目县进行取土化验、田间肥效试验、建立施肥指标体系、配方信息发布、修正完善肥料配方、县域测土配方施肥系统完善更新等方面给予补助。二是物化投入补助。对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应用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需要的肥料进行物化补助。三是社会化服务补助。对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开展统配、统施、配方肥推广等服务进行补助。四是技术推广服务补助。对农业、科研等部门开展技术推广服务、宣传培训等给予补助。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县级人民政府是项目实施的责任主体,要围绕项目实施,研究制定促进测土配方施肥、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制定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构建政府引导、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参与的工作格局。其中:农业部门负责做好项目实施方案制定、组织实施、督导检查、验收、绩效考核等工作,建立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档案,及时将有关文件、方案、记录、抽检结果和工作总结、绩效考核报告等立案归档,形成完整、齐全的项目实施档案,建立项目资金使用台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财政部门负责及时拨付项目补助资金,配合农业部门做好实施方案的编制、上报。

(二)强化支撑服务。农业部门要成立相应的专家技术团队,围绕测土配方施肥、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开展“科学施肥进万家”主题宣传活动,增强农民科学用肥意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三)强化机制创新。创新配方肥入户到田的有效机制,完善配方肥、有机肥到田补贴方式,规范补贴程序,积极引导和扶持构建配方肥产供施服务网络,促进配方肥、有机肥施用下地到田,提高配方肥施用比例。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有效模式,强化农企对接,深化农化服务,培育施肥服务组织,建立市场化的运行机制。

(四)强化资金管理。要切实加强项目监管,及时足额拨付资金,建立资金使用台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严格资金使用范围,严禁截留、挪用和超范围支出,做到专款专用。项目县农业、财政、审计部门要成立联合工作组,对年度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核查,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安全。

(五)强化督导考核。项目实施结束后,按照县级自评、市级复核、省级考评的要求,对各项目县进行绩效考核。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对项目县进行打分排序,作为下年度项目安排的重要依据。对组织实施不力,考核不合格的项目县要予以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