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政策【切换】 国际政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智库观察

吉阳区:奏响“巩卫”最强音 刷出城市新颜值

发布人:春秋智谷  /  发布时间:2018-01-12 11:13:57  

奏响“巩卫”最强音刷出城市新颜值

——吉阳区“巩卫”综述

吉阳区委书记陈跃(前排左二)带队在红沙社区检查巩卫工作。

经过重新整改装修的红沙农贸市场,变得整洁干净规范。

吉阳区丹州社区,孩子们在干净整洁的居民小区健身空地上开心玩耍。

大东海海边,吉阳环卫工人对沙滩垃圾开展地毯式清理。

核心提示

红土坎村八旬老人从开始不支持巩卫,到后来受益“巩卫”,不仅当上了“包租公”,还能在家门口的停车场当保安;红郊社区居委会年近五旬村妇关停自家猪圈,家门口当上保洁员……群众从刚开始的不理解到后来的全力支持,从少数人“参与”到全民“巩卫”,彰显吉阳区自我加压、久久为功推进“巩卫”,成效突出,收获民心。在“巩卫”期间,吉阳区将“巩卫”作为培养干部成长的“练兵场”、检验干部能力的“主考场”、发挥干部作用的“大阵地”,全区上下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以“干在一线,拼在一线,挺在一线”的工作作风,不断探索网格升级,创新“巩卫”新模式等工作机制,以“吹尽狂沙始见金”的魄力和“不信清流唤不回”的决心,既猛药去疴、重拳治乱,又善用巧劲打赢“巩卫”攻坚战,换来城市美丽容颜,增强城市发展后劲,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让三亚的“巩卫”真正起于民生,收获民心。

■网格升级:细对标、齐下沉、全覆盖

2017年,吉阳的“巩卫”工作在不变中求变。不变的是,吉阳区上下以甩开膀子、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工作劲头,为游客营造“放心游”“舒心游”的旅游环境;变的是,作为主城区的吉阳区,在客流量剧增的情况下,依然保持道路畅通、环境整洁、秩序井然、美誉度持续提升,赢得市民、游客齐点赞……

“巩卫”期间,吉阳区对2112家餐饮店进行集中整治,277家停业整顿,61家取缔;榆林农贸市场、荔枝沟农贸市场等12家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这一组数据是吉阳有力推进“巩卫”工作的责任清单。吉阳区探索“细对标、齐下沉、全覆盖”的大网格化格局,不仅扮靓了城市容颜,还拓展了城市维度,增强了城市发展的后劲。

“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网格化管理优化社区办事流程,实现行政效能的提质增效。随着“巩卫”精细化要求进一步提高,吉阳区对“网格”再次升级,打造大网格格局,让网格与网格之间实现网格内走访、信息上报流转、交办督办、研判督查等彻底无缝对接,互联互通,用“绣花功夫”抓好抓实“巩卫”工作。

细对标就是要注重细节,建立“巩卫”档案,大到排查的问题分门别类,小到每个问题精准到数字。经过排查,“四害”滋生地最为严重的地方当属吉阳区丹州小区农贸市场,这个农贸市场几乎每天24小时营业,白天卖菜,晚上烧烤、夜宵摊不停歇,工作队无法进行消杀工作,多次整治效果甚微。吉阳区委书记陈跃说,吉阳区采取“堵疏结合”的方式重拳整治,拆除周边的乱搭乱建,“有证”经营的进行统一管理,“无证”经营的坚决“退市”。一线“巩卫”人员不嫌脏、不怕累,脚穿着雨靴在臭水沟里搜索着,上演了一场“捕鼠记”,才破解了“四害”滋生的问题。让丹州小区从“巩卫差生”,变成“巩卫模范生”,还成为全市病媒生物防制观摩示范点。

“吉阳区委书记陈跃,吉阳区区长张华文以16个小时的有效工作时间,抓实抓细‘巩卫’工作。无论是清晨6时,还是深夜12时,只要有投诉就立刻展开暗访。”吉阳区副调研员、巩卫办主任蔡利说,领导带头,全民参与,齐心协力,吉阳区三套班子领导及全区33个单位干部职工下沉“巩卫”一线,与村(社区)一道开展巡察和大整治工作,确保任务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吉阳区成立了27支“巩卫”突击队、工作队,全天候在网格内开展工作,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问题。

实现主要道路和重点区域24小时连续保洁工作全覆盖;每月集中开展一次“搬家式”大扫除;开展城中村、城边村家禽圈养整治工作;12个农贸市场分别配备了2名督导员,全时段开展督导检查;确保一家一户、一街一巷、一角一落全覆盖;盯紧关键部位,组织学校教师搞好校舍卫生清理,并对农贸市场和周边、医院、政府、村(居)委会所在地、物业小区等区域以及城中村、城边村等重点地段、重点社区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清理。

■创新模式:

新思路、新理念、新举措

酝酿新思路。“吉阳区面对困难,不断地创新工作模式,让难题迎刃而解。通过大力宣传,让群众成为‘巩卫’参与者。”吉阳区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宣传部开辟“巩卫进行时”专栏,面向所有市民,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有奖“创文巩卫”征文活动。同时,在工地围挡、广场、公园等地段设立广告宣传牌,营造全民“巩卫”氛围。“以前除夕夜,家人放了鞭炮就吃团年饭。”家住新民街附近的居民黄女士告诉三亚日报记者,今年大不一样,放完鞭炮后,家人会主动出门清扫垃圾,“门前三包”的理念烙在心坎里。

培育新理念。陈跃说,红土坎村的八旬老人钟业兴靠着家门前的鱼塘养鱼、养鸭,赚点生活费。他并不是不支持“巩卫”,而是担心“巩卫”后,面临“失业”,没了精神寄托。后来,吉阳区帮助老人解决后顾之忧后,老人不仅当上了“包租公”,还能在家门口的停车场当保安,成为“巩卫”工作的支持者。我们要换位思考,只有解决了老百姓的心头之忧,让百姓从“巩卫”中受益,才能得民心、获信赖、赢支持

谋划新举措。吉阳区坚持靶向治理,从最难啃的骨头“啃起”。从最远处谋划,从最难处着手,破解疑难杂症。仅用半个月的时间,就清运垃圾200车,每车垃圾核载5吨,总计清运千吨垃圾……这是榆林农贸市场环境卫生整治情况。榆林农贸市场改造却是困难重重,低收入群体混居在经营性摊位和仓库中间,难以搬离;而管理方租赁合同还有2年才到期。面对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难点问题,蔡利说,吉阳区提供“一条龙”服务,组织管理方许先生一家人去海口学习农贸市场的管理经验,拓展视野。回三亚后,吉阳区专门邀请设计院的专家对农贸市场改造进行规划设计,帮助许先生找到符合农贸市场长远发展之路。升级改造后的榆林农贸市场彻底改变了原来“脏、乱、差”的面貌。成为三亚集热带水果、蔬菜、小吃等为一体的大型市民、游客集散中心。

办公点设在背街小巷;分时段分路段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无缝对接密织全天候全覆盖的“巩卫”网……是吉阳区“巩卫”工作的真实写照。位于月河社区的万国大都会后方两块空地,因为一直处于闲置状态,久而久之发展成为“垃圾场”。在市区两级部门的督促下,这两块空地所属公司利用三天三夜的时间,将两块空地上的垃圾、铁皮棚清理完毕,并将土地进行平整。在市区两级部门联合推动下,才将这块困扰城市多年难啃的“硬骨头”砸破。

“本垃圾收集车已开到您的家门口,请大家自觉出来投放,让我们一起共建美丽三亚……”伴随着悦耳的背景音乐,身着橘红色“马甲”的环卫工人开着流动作业的垃圾车缓缓驶来。垃圾车开到家门口,成为吉阳区开展“巩卫”又一创举,也为城市治理平添一抹温情。

巧做“巩卫+”大文章。推行“综合整治+专项整治”,将安全检查、排查网吧、整治烧烤摊、拆除铁皮棚等工作结合“巩卫”共同推进。在商品街社区开展“四小行业”大评比,建立“巩卫”红黑榜。

在吉阳区“创文巩卫”工作群里,成员多达181人。每个吉阳区工作人员既是“巩卫”人员又是社会监督员。在微信群里,吉阳区各局办、各社区每天都要做一篇“巩卫”美篇,有的是督查情况,有的是整改情况,有的是寻求措施等,指尖办公成为“巩卫”新常态。

让市民成为监督员,畅通举报机制。做到群众监督的案件,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吉阳区区长张华文说,“遁地穿巷、飞檐走壁”都是吉阳区工作人员推进“巩卫”工作状态。随着“巩卫”的深入推进,全区形成了“比学赶超”助“巩卫”的氛围。

■拼在一线:

绷紧弦、铆足劲、动真格

以“苦干+实干+巧干”开路,汇聚众智、铆足干劲、扎实工作、做细做实,是吉阳区“巩卫”的不二法宝。吉阳区全体干部职工拼在一线,狠抓落实,以实干担当的精神持续发力,抓细抓小,立行立改,打响“巩卫”攻坚战。

棚改、美丽乡村建设、重点项目推进、巩卫……一环紧着一环拧,一锤接着一锤敲,脚步不停歇。这是吉阳区委书记陈跃的工作常态;不是在督查就是在督查的路上,这是吉阳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柯俊标的工作足迹;节假日,一刻都不敢离开手机。只要微信响起,就立即刷屏“领任务”。这是吉阳区区长张华文工作状态。

“领导干部带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陈跃说,只有领导身先士卒,不怕苦、不喊累、不抱怨,全区的干部才能拧成一股绳,撸起袖子加油干。在“巩卫”期间,涌现出许多病媒生物防制“专家”,如“电筒哥”、“捕鼠专家”周萍等巩卫先锋;荔枝沟社区的一名社区干部在清扫卫生死角的时候,被满是锈迹的铁钉扎到了脚,鲜血直流,他却只是淡淡笑了笑继续投入到工作中;荔枝沟社区副主任邢静康是荔枝沟第二网格的网格长,烈日下,一个人骑着电动车进村入户巡查卫生,身边总是带着扫帚和清洁剂,一边巡查,一边清扫。就是这群不怕苦、不喊累的干部辛勤付出,吉阳区“巩卫”工作才得以稳步推进。

动真格,打硬仗,才能出实效。吉阳区“巩卫”人员每天要去各责任单位严防死守,对工作中消极懈怠、不作为、不落实的单位、部门及责任人启动严厉问责。荔枝沟、临春、丹州、月川曾因为“巩卫”不力,相关负责人现场检讨,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巩卫”工作中,有时会触碰一些盘根错节的利益,会引起一些人的抵触。对此,吉阳区使真劲、干真活,绝不手软。查处无证小作坊,重拳拆除违建,整治卫生死角,关停不合规小店……

陈跃说,全区动员,全民动手,持续发力。吉阳区正是凭着这股甩开膀子、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劲头,高度的责任感,满腔的工作热情,团结协作,紧密配合,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破解一个又一个“巩卫”难题,打赢一场又一场“巩卫”攻坚战,全市上下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三亚成功蝉联“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巩卫”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