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政策【切换】 国际政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智库观察

魏树旺在全市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人:春秋智谷  /  发布时间:2018-01-18 09:17:11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全市“放管服”改革,研究部署下一阶段“放管服”改革重点,把改革全面推向深入。刚才,市编委办、市发改委、市工商局、凤冈县、习水县分别作了交流发言,都讲得很好。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进一步统一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的思想认识 

  “放管服”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放,就是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管,就是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服,就是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主动作为,放的效果逐渐显现,管的制度逐渐建立,服的体系逐渐完善。一是权力运行更规范。完成了“一表两单”编制和公开工作,新取消、新调整、新下放到市级的行政权力以及市级有关部门新调整的权力事项已纳入市级行政许可目录和市级行政机关“两单”管理,实现了权责清单全覆盖。二是行政审批更高效。率先在全省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对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实行动态清单管理。商事制度改革纵深推进,全市发放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新版营业执照已占总量的65%以上,换发加载统一代码营业执照率达51%。今年上半年,全市新设立市场主体43485户、新增注册资本561.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42%、24.62%。三是监管方式更多元。运用大数据打通部门之间“信息孤岛”,形成了“信息监管、信用约束、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积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市行政执法单位均在“贵州省双随机监管平台”上建立了“一单两库”。四是政府服务更优化。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站服务”等便民举措,市本级37个行政审批部门已有34个入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平均办理时限压缩14个工作日。 

  总的来看,全市“放管服”改革举措有力、成效明显,对促进遵义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放管服”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一是放得还不彻底。该放的权力还没有放,一些已经出台的放权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地。各种证照包括职业资格认定和行业准入证、上岗证仍有很多,在办理一些证照时,有关部门的标准和要求互为前置。有些权放得不配套,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的事项,有的是这个部门放了、那个部门没放,有的是大部分环节放了、但某个关键环节没放,还有些即便是同一部门的审批事项,内部之间也互不相认。有些权力放得不恰当,“放权不放责、放事不放人”。二是管得还不到位。“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不健全,相关部门在信息共享、联合惩戒等方面的制度还没有建立,随机抽查系统有名无实。有的地方以促发展为名,不严格执行环保标准,对严重污染企业未经环评审查就让其生产,甚至造成严重污染也不查处。有些部门把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审批权下放给基层后,不培训、不指导,基层接不住、管不好。三是服务还不优化。服务不到位的现象仍然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解决还不彻底,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有的政务服务中心以星期五下午集中学习为由关门,群众常常被要求“下周再来”。有的以系统升级、电脑故障为由,拒收申报材料;有的部门“门好进、脸好看、事仍难办”。有的地方和部门未根据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和上级简政放权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公布的权责清单变成“僵尸”清单。在“先照后证”改革中,由于后置审批事项过多、条件过严、门槛过高,部分市场主体“有照无证”,难以开展正常经营活动。四是抓得还不实在。一些部门未按照要求取消自建的审批系统,系统“二次投入”、信息“二次录入”问题突出,形成新的“数据烟囱”“信息孤岛”。有的单位热衷于搞“体外循环”,不按要求设置独立窗口,有的单位中心窗口仅有录入、补录功能,把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当收发室。一些部门在工作方式方法、管理制度等方面创新不多,推动工作乏力,等等。这些问题既违背了中央要求,又与市场经济规则不符,导致我们该放的还没有放开,该管的又没有管好。为此,全市上下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上来,坚持问题导向,拿出务实举措,以一抓到底的韧劲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细落小、落地落实,把“放管服”改革推向深入。 

  二、突出重点、持续发力,坚决全面系统推进“放管服”改革 

  “放管服”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政府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牵一发而动全身。今年以来,国务院和省政府相继召开“放管服”改革会议,对下一阶段“放管服”改革进行了安排部署。当前,我市要突出在四个方面持续发力。 

  第一,要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上持续发力。一要大力削减审批事项。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将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下放到县或国家级、省级开发区,特别要研究再下放一批制约经济发展、束缚企业活力的年检、资格审查等审批事项。此外,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实施主体和级别的审批事项,对跨部门、跨领域的审批事项,相同或相近类别的要一并取消或下放。二要大幅提高审批效率。大力推进并联审批,凡涉及两个及以上部门的事项要以联席会、审批会等形式审批,严格执行“缺席默认”“超时默认”制度。要进一步优化并联审批综合窗口服务,除明确规定需要现场勘察、检验、检疫、招标、听证等不能在政务服务中心完成的环节外,受理、审查等必须在窗口完成。要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办件比例,凡程序简单、申请材料齐备的,要做到当场办结。三要切实增强承接质量。严格对照国务院和省政府要求,做好各项政策的承接落实,进一步增强放权的协同性、系统性。市级有关部门要加强跟踪指导,对简政放权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专业性、技术性强的工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确保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接得住、管得好。 

  第二,要在推进投资审批改革上持续发力。一要改进投资项目核准行为。进一步规范项目核准的前置条件,简化项目核准审查内容,将项目建议书审批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环节合并办理,依法批准规划中已经明确的项目,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对部分改扩建、建设内容单一、技术方案简单、投资规模较小的项目,可以直接审批实施方案。当前,要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优化扶贫产业子基金投资评审工作,简化子基金投放程序,放宽条件,用好用足各类优惠政策。二要拓展有效投资空间。把健康养老、医疗康复、技术培训、文化体育、旅游等领域作为扩大投资的重要增长点,抓紧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坚决取消对民间资本单独设置的附加条件和歧视性条款,提高透明度和市场准入的可预期性。编办、质监、工能委、交通等部门要加快清理合并管理目的相同或类似的不同部门许可事项,全面清理各种行业准入证、生产许可证和职业资格证,确保今年压减50%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三要加强投资项目监管。各县(市、区)和市发改、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要建立监管联动机制,按照“权力与责任同步下放”“谁承接、谁监管”的原则明确部门监管责任,加强开工建设、竣工验收、运行投产等重点环节的监管。保留的投资项目审批要全部纳入统一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行“一站式”审批。 

  第三,要在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上持续发力。一要抓好“多证合一”改革。在深入推进企业“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先照后证”的基础上,全面分析梳理需要精简、合并的证照,加快涉企证照和登记备案整合,最大限度将工商登记涉及的信息采集、记载公示、管理备查等证照事项集中整合到营业执照上,确保今年10月底前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真正实现“一证走天下”。二要抓好“证照分离”改革试点。除涉及国家安全、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等重大公共利益外,能分离的“证”都要分离出去,分别予以取消或改为备案、告知承诺等管理方式,切实解决“办照容易办证难”的问题。市编委办、工商等部门要总结前期试点经验,积极探索创新,在全市更大范围内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同时要认真落实“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试行集群注册制度。三要抓好同步监管。切实防止一放就乱,一管就死。要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好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检查对象名目库和执法检查人员目录库,优化抽查方式,加大抽查力度。各县(市、区)要持续推动跨部门间“双随机”联合检查,从源头上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缺位等问题,实现对企业“一次抽查、全面体检”。要创新监管方式,对大数据、互联网金融、共享经济等新生事物,要本着鼓励创新的原则,积极探索包容审慎监管,不能简单的“罚、停、关”。 

  第四,要在优化政府服务上持续发力。一要提高服务群众的水平。市教育、卫生、工商等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深入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对烦扰群众的各种“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能取消的取消,能互认的互认。供水、供电、供气、交通等部门,要分行业分领域完善价格机制,细化服务标准和流程,全面提高便民服务的质量。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要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利用云上贵州系统平台,推动实体政务大厅、网上政务平台、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服务热线有机结合,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二要提高服务企业的水平。各级各部门要全面开展涉企收费自查自纠,认真梳理近年来各项降费措施落实情况,研究制定系列清理规范涉企收费的新举措,切实降低企业用能、用地、用网、物流、融资等成本,让企业和各类市场主体轻装上阵。要因势利导,靠前服务,积极为大学生、返乡农民工、易地搬迁贫困户等重点人群就业创业搭建支撑平台,并给予贴息、补助、创投基金等支持,提高“双创”服务水平。要解放思想,创新方法,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以改革的思路和办法不断破解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三要提高服务市场环境的水平。环境是企业发展的保障,是企业成长的土壤。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坚持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建设并重,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产品、非法集资、信贷诈骗、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要积极探索实行巨额惩罚性赔偿制度,建立完善跨地域、跨部门、跨行业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让违法经营者付出高昂的代价,在市场上无法立足。 

  三、担当尽责、克难攻坚,聚焦聚力抓好“放管服”改革各项任务落实 

  “放管服”改革是削自己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放权于市场和社会,让利于群众和企业。各级各部门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真抓实干、迎难而上,坚定不移推动“放管服”改革取得更大成效。 

  第一,要聚焦担当抓改革。当前,我市“放管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的痛点、难点、堵点也越来越顽固。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对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明确的改革任务,要以“钉钉子”的精神,旗帜鲜明、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不能遇到困难就停步不前。要学习研究各级关于“放管服”改革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提升抓改革的能力和水平。还要针对本地区本部门干部思想认识存在的问题,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让干部放下包袱,让他们愿作为、敢担当。 

  第二,要聚焦责任抓改革。“放管服”改革涉及面广,哪一个重要方面、重点环节出问题,都直接影响改革成效。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要履行好“放管服”改革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做到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各牵头单位要主动作为,协调各方力量,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各参与单位要积极配合,合力推进改革,不能各扫门前雪,更不能消极应对。 

  第三,要聚焦创新抓改革。改革既是探索的过程,也是创新的实践。近期,市委持续加大改革研究力度,提出要从更深层次更大范围推进各项改革。各级各部门要学会弹钢琴,在推进“放管服”改革纵向发展的同时,统筹谋划好推进好全市综合行政执法、大部门制、科级干部轮岗交流等横向改革工作,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好发展稳定中的问题。要立足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我市改革蹚出路子、创造经验。要推动“放管服”改革与法治工作同研究、同谋划、同部署,与时俱进完善相关制度,及时清理废除不再适用的政策文件,做到改革于法有据。 

  第四,要聚焦落实抓改革。任何工作的推进既要看承诺,又要看行动,关键要看落实、看效果,没有落实,一切都等于零。各级各部门要把抓改革落地见效作为硬任务、硬指标、硬考核,对重点工作、重点领域的改革实行台账化管理、项目化落实,跑表计时、到点验收。要通过全面督导、重点督导、定期督导、随机督导等方式,加强对重要改革节点、关键改革环节的督查。督查过程中要善于倾听市场主体和群众的呼声,引导群众参与到改革中来。要注重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把“放管服”改革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加强考核评估,强化成果运用,对责任履行不到位,工作落实不到位,推动工作不担当、不作为、延误改革的,要公开曝光、严肃问责。 

  同志们,“放管服”改革事关发展大局和人民福祉,惠及当下、利在长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积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突破,蹄疾步稳地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赵雪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