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政策【切换】 国际政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智库观察

成都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布人:春秋智谷  /  发布时间:2018-03-02 15:40:50  


成都将加快建成最适宜新经济发育成长的新型城市,在天府软件园已经聚集了一大批新经济企业(成都日报摄影部供图

当前,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抢抓的热点,更是关注的焦点,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聚焦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成都将重点发展“六大形态”,加快构建“七大应用场景”,加快建成最适宜新经济发育成长的新型城市。在市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内容广泛讨论、建言献策。大家纷纷表示,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蹄疾步稳推动高质量发展。

市人大代表周刚:建议加强新经济企业培育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和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部署,以研发新技术、培育新组织、发展新产业、创造新业态、探索新模式为基本路径,以发展新经济形态和培育新经济应用场景为着力重点,以营造有利于新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为重要保障,推动新经济加快发展、高质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提供强劲支撑。

在《关于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提升国家中心城市产业能级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不断培育出新经济企业,为我市经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也带来了新经济企业发展难、融资难等问题。市人大代表、成都阿尔刚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刚认为,让新经济企业享受优质资源,尽最大努力促进新经济企业发展,出台《新经济企业培育计划》等一系列政策,加强新经济企业的生存能力。

“建议对具有颠覆性、创造性、前沿性产品的新经济企业给予扶持政策。同时相关部门引进新经济企业相关的配套企业,形成产业联盟,加强我市经济和新经济企业的发展。”周刚说。

市人大代表李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监管

“直销行业作为我国经济领域一支重要力量,在活跃市场经济、增加税收、促进就业、公益慈善等方面都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市人大代表、成都亚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兼董事长办公室主任李庆表示,目前,我国直销行业发展健康有序,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目前,成都市直销企业、分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共38家,2017年经营额17.48亿元,完成税收1.03亿元,履行社会责任投入资金(含物资折现)501.50万元,设立服务网点(含工作室、生活馆、美容室等)1666个,招募直销员88736人。”她介绍道,从相关数据比对来看,我市的直销市场发展不够充分。“直销是众多现代经济模式中的一种,具有减少流通环节、节省广告投入、实行面对面服务等优点,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对促进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流通有着积极作用。积极推进和扶持直销产业发展,把直销作为重要就业和创业的首发阵地,有利于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红利,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

为此李庆建议,理性面对直销行业存在的问题,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有效强化对直销企业经营行为全过程监管,及时清除阻碍直销行业健康发展的隐患和问题。同时,工商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大对直销企业的指导、服务,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工商、商务等有关部门加大对本地有条件进入直销行业企业的扶持与引导,支持其开展直销业务。此外,还应鼓励直销企业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调整现行销售体系。明确由工商部门会同电信等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制定具体的监管措施和制度,规范网络直销行为,预防和打击网络传销的非法行为。“当前服务网点设立要求已不太符合行业发展现状,服务网点的功能已逐渐退化,只有调整以城市经济水平、人口密度和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售后服务建设情况等指标为依据,科学设置服务网点,才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市人大代表刘俊:聚焦大数据产业 推动形成创新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郫都区作为我市大数据产业发展领跑者,得益于配套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高校科研单位云集、电子产业集聚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数据产业正在这里蓬勃兴起,郫都区已经成为首个四川大数据特色产业基地。”市人大代表、西华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九三学社成都市参政议政委员会副主任刘俊表示。同时,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创新创业(成都)基地、浪潮大数据成都郫都双创中心、成都大数据产业研究院等也相继落户在此。首届中国大数据应用大会重要分会场在郫都举办,郫都区也正式启动迈向建设千亿产业基地的目标。

如何促进成都大数据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推动形成创新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推动构建以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为核心的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体系?刘俊建议,要积极争取,申报创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吸引一大批大数据企业落户,形成产业集聚、创新发展的良好机制。同时,完善大数据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建议成立市级专业的大数据基金管理公司、大数据金融投资公司等,由成都产业投资基金作为母基金,发起设立大数据发展引导基金、大数据产业母基金、大数据天使投资基金,惠及不同发展阶段的大数据创新企业,实现全产业阶段的金融服务。”刘俊表示,成立大数据基金管理公司及大数据金融投资公司之后,可以与市级和区级国有投资公司展开深度合作,重点投资、参股郫都区的大数据产业,从产业资本运作角度促进大数据产业的发展。

“大数据发展机不可失,应尽快抢抓机遇,完善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领导机构。”刘俊同时建议,积极整合政府、大学、市场三方资源,设立大数据研究机构,出台相关大数据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大数据人才、大数据研究院落户成都,逐步建成国际一流的大数据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产业化平台。同时,还应该鼓励大学与大数据企业成立联合实验室,搭建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基地,促进研究转化,提升大数据服务能力。

市政协委员徐震: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抓手 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工业互联网是工业领域的共享经济和智慧经济,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兴业态与应用模式,是互联网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的重大趋势。”市政协委员、民盟成都市委会经济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徐震认为。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形式,其物理形态是用物联网技术将存在于不同企业的生产设备连接起来,将人、机、料、法、环等物理世界的资源要素数字化,构建制造资源云,通过制造能力开放共享,以及工业知识与大数据、人工智能融合创新,形成新的经济模式,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

“目前成都已经构建了较完整的工业产业体系,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家具、食品、医药等优势产业集群,完善的工业基础为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了潜在的丰富多元的应用场景。成都作为全国首个千兆省会城市,网络技术基础设施处于全国前列。同时,在新一代物联网、智能制造领域、工业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方面,成都都有高水平的创新企业。”徐震建议,成都可借鉴国际、国内已有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模式,基于成都的要素资源禀赋,打造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该平台可采用生态圈发展理念,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开发者、企业和用户,推进资源与要素借助平台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最优配置与优化,推动先进产能最大化生产能力和最大化市场,借助众智、众包与众筹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新经济紧密相关的先进技术的创新创业发展。同时,加大人才引进与培育,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人工智能、大数据、通信、计算机等技术人才、跨界人才、管理人才,加大对国内、国际人才引进的力度和层次。

此外,以行业为单位,逐个突破,在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确定1-2个互联网化、数字化等条件相对成熟且有需求的行业作为第一批突破口。比如在家具制造业、食品行业,由政府主导、国资机构承办搭建工业互联网基础平台,行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发布生产能力和数据共享,互联网服务企业面向特定工业场景的共性需求研发应用服务产品,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应用带动平台技术快速迭代和商业模式创新。通过试点,逐步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操作的做法和经验,再加大推动平台的大规模应用,逐步形成区域性的、覆盖多行业的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市政协委员谢毅:大力培育千亿级新能源产业生态圈

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持续加快发展动能转换,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形态,培育智慧城市建设、现代供应链等新经济形态。

市政协委员、通威太阳能(成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毅认为,绿色经济作为成都市未来重点发展的“六大新经济形态”之一,会大力推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生产和生活的绿色化。

谢毅认为,光伏产业具有充分清洁性、安全可靠性、应用广泛性、资源充足性等特点,是实现我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作为致力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专家,谢毅对光伏产业较为了解,“从全球看,光伏产业市场总体需求旺盛,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30年全球光伏装机总量将达1721GW、2050年将达4670GW,产业发展将迎来新一轮爆发增长期。”他认为,成都具备发展光伏产业较大优势,“四川大部分地区光照资源充足,比如甘孜、阿坝、凉山和攀枝花等地区,是极佳的光伏发电及终端应用地区。我市光伏产业发展带来投资规模增长及产值、税收增长等多重向好预期。”

在谢毅看来,双流区内拥有基础条件坚实的光伏新能源产业,应在优势政策、以商引商的拉动下,打造成为我市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谢毅建议,依托本土光伏企业,围绕构建千亿级新能源产业生态圈,优化新能源产业创新和发展环境,加强土地税收、人才引进、专项政策、投资奖励等扶持力度,围绕创新创造、壮大产业集群、园区建设等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增强海外和国内潜在在蓉投资企业的投资热情与投资信心,快速引入建设光伏产业在区内大力发展的各项配套设施,吸引更多优秀新能源企业落户成都。同时,建立健全人才引进与留存机制,建议依托川内本土高校,制定智能制造人才储备计划,健全光伏智能制造高端技术、管理人才激励机制,构建智能制造科研人才专家库,为产业发展提供政产学研用全面协同支撑。

市政协委员陈丽丽:实施产业园区PPP项目 建立评估审核机制

谈及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市政协委员、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国际贸易所所长陈丽丽表示,对成都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

“PPP(公私伙伴关系)作为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供给公共服务的一种新模式,其优势在于它能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共同供给公共服务,以实现多元主体合作供给的新格局,并通过这种多元主体合作供给所必然带来的竞争来改进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陈丽丽认为,园区PPP就是政府与社会资本进行高度合作,以更具活力的完全市场化的手段提升产业园区的运营效率,以平台整合的思维与路径去进行软硬件的搭建,以及产业的集聚与服务,并从园区的长期运营之中获取合理收益的模式。“因此,园区PPP这个顶层设计创新框架可以说是一种资源配置体系的深刻创新甚至是制度革命。”

具体来说,陈丽丽建议,结合园区特征,园区PPP要作为长周期的运作过程,将园区运营纳入至少20年以上的PPP框架中。

“社会资本应该是一个具备平台链接能力和产业生成能力的规划方案提供者,负责建立一个端口,引入包括产业投资方、孵化运营方、二级开发商等优秀合作者组成联合舰队,也就是所谓的‘插线板工程’。这种新型工程方的资质如何评估,政府需要有一种全新的评估机制。”她建议,建立一种公平、合理、透明的评估审核机制,如在年初从财政拨款中打入一笔资金作为运营团队的启动资金,年终政府再根据整个园区运营状况、体系搭建等进行综合性打分,依据评分结果,实施资金返还或进行奖励补贴。

同时,园区PPP是一个长周期的运作过程,不同的开发运营阶段有不同的盈利点;产业园区的收入可能会随着城市、人口、产业等多种变量的变化而剧烈变化,很难准确定量评估。对此,陈丽丽建议,园区PPP签订时应依据不同阶段盈利点,根据园区发展特征,制定好短期中期长期的利益分配,在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确定一个较为均衡合理可持续的收益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