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政策【切换】 国际政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策前沿

兰州市农业委员会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发布人:春秋智谷  /  发布时间:2017-11-10 15:01:19  

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高新区社农局、各县(区)农业(牧、林、水)局:

为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甘办发〔2017〕23号)、《甘肃省农牧厅关于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意见》(甘农牧发〔2017〕9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快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升农产品加工附加值水平,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精准脱贫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现就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目标,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保障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立足兰州省会城市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品牌优势和质量优势,按照“生态、绿色、安全”和“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 的要求,不断做大精深加工产业,做优精深加工产品,做强特色加工品牌,着力推进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建设,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推动要素集聚优化,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产业交叉融合互动发展,为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树立“大食物、大农业、大资源、大生态”观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市场主体的作用,推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和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

2.质量安全原则。严格执行农产品(食品)卫生标准和产品标准,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不断加大农产品检测监管力度,确保精深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培育和打造一批高附加值的名牌产品,努力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3.科技创新原则。把创新作为引领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着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企业为主体,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传承和发展传统工艺,引进采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动农产品加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发展。

4.园区集聚原则。综合考虑原料资源和运输半径,加强产业引导,有计划地规划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延伸产业链,促进农产品加工集聚发展,实现产业规模化效应,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5.绿色发展原则。通过绿色加工、综合利用,实现节能降耗、环境友好,形成“资源—加工—产品—资源”模式,发展营养安全、绿色生态、美味健康、方便实惠的食品产业;遵循生产生活生态并重,净化产地环境,保障生态安全和产品基础品质,绿色富国、绿色惠民,推动形成产业融合的绿色发展方式。

6.利益联结原则。通过支持政策与带动农民分享利益挂钩,激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完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大力发展农民共享产业,让农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优化产业布局、壮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加工转化率,实现原料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和加工制造专业化、现代化,争取把我市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基地。

——重点培育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实力、有影响的骨干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实现主要产品质量达到全省先进水平,部分产品质量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基本建立较为完备的产前、产中、产后产业链系统,实现农产品从初(粗)加工向深(精)加工、从单一品种加工向多品种加工转化。

——基本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加大与科研院所的联系与沟通,实现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技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

——努力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组织企业开展ISO9001产品质量安全、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AP)、良好生产规范(GMP)认证,实现规模以上企业食品类产品由无公害向绿色标准升级。

2.具体目标。

——经济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规模达到300万吨以上,加工产值突破100亿元,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

——企业规模目标:培育主营业务收入1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0家,培育主营业务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30家,培育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00家,培育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200家。

——绿色发展目标: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不高于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平均水平,实现农产品清洁生产。

二、重点发展区域

充分发挥“3+8”板块经济效应,着力创建以主体企业、龙头产品为核心,以专业化配套、产品延伸加工为主线的5个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园区。

——打造榆中县三角城—定远为核心的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强化城市副中心建设,依托兰州高原夏菜产业基地,打造“生产基地+专业市场+龙头企业+加工群体”为模式,兼顾田园综合体发展的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园区。

——打造兰州新区为核心,辐射经济区、高新区、皋兰三川口的农产品及大健康产业的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园区。

——打造永登庄浪河川区为核心的高原夏菜蔬菜贮藏加工运销及玫瑰产业精深加工,兼顾田园综合体发展的农产品加工高新及田园综合体的集群产业园区。

——打造以七里河西果园为核心的兰州百合综合精深加工集群产业园区。

——打造以红古川区为核心的高原夏菜贮藏加工运销及田园综合体为主导农产品加工集群产业园区。

  三、重点工作任务

(一)做好产业园区建设规划。综合考虑全市“3+8”发展环境、基础条件、产业基础、种养习惯等因素,按照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和集约化发展方向,加快土地合法集约,配套完善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市布局建设5个农产品集群加工产业园区和产业融合先导区。引导和推动生产要素向现代产业体系的重点领域集聚。

(二)强化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实施都市现代农业、蔬菜产业、苦水玫瑰产业、百合产业、中药材产业5个《发展规划》,组织创建2个省级农业示范区、10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和10个蔬菜生产基地、20个千亩标准化生产基地、12个千亩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和108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推行标准化生产,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面增强优势农产品产出能力,满足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需求。

(三)抓好生态特色品牌创建。坚持走“以标准化提高品质化,以品质化提升品牌化”的发展道路。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本着扶持一个,发展一个,成功一个的原则,从品牌的基础入手,对品牌的培育、发展、壮大等进行科学管理,积极创建知名品牌,扩大品牌产品的数量和覆盖面。加强对现有品牌的宣传和推广,不断提升兰州农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强化品牌扩展,推动由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向产业品牌、地域品牌的扩展,利用名牌的扩张效应,带动一批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上规模、上档次,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着力将高原夏菜打造成国际品牌,将兰州百合、“苦水玫瑰”、特色中药材、草食畜精品等打造成国内一流品牌。

(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按照“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的发展思路,按照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开展创业创新,以农牧(农林、农渔)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发展优质高效绿色农业。以农牧(农林、农渔)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发展优质高效绿色农业,特别要突出发展农业田园综合体,实行产加销一体化运作,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条。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提升农业价值链。建立合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

(五)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市场初加工。以兰州高原夏菜贮藏运销市场合格产品为重点,百合、玫瑰、中药材、草食畜产品等主要及特色农产品的干燥、储藏保鲜等初加工设施建设为突破,扩大农产品产地市场初加工补助政策实施区域、品种范围及资金规模,加强初加工各环节设施的优化配套;积极推动初加工设施综合利用,建设百合烘储加工中心、玫瑰、中药材加工中心等;推进初加工全链条水平提升,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实现生产、加工、流通、消费有效衔接。加强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不断健全以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为支撑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支持农户和农民合作社改善仓储、保鲜、烘干、清选分级、包装等设施装备条件,加大生物、工程、环保、信息等技术集成应用力度,加快新型非热加工、新型杀菌、高效分离、节能干燥、清洁生产等技术升级。适应市场和消费升级需求,积极促进农产品深加工水平提升。

(六)全面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整体水平。支持粮食及马铃薯产业研制生产一批营养、安全、美味、健康、方便、实惠的多元化主食产品。围绕我市农产品加工重点领域开展应用基础研究、组织关键技术研发,投入力量实施一批科技项目。重点支持果蔬储运保鲜、精深加工、牛羊肉加工、百合玫瑰精深加工、中药材安全生产储藏于功能成分提取技术研究,开发养生保健、食药同源的加工食品。构建农产品加工协同创新、资源共享、成果转化、信息咨询服务基地与平台。建设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和技术集成示范基地。

(七)扶持培植壮大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农业龙头企业是农产品加工业的主体,必须要强化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在全市遴选10家田园综合体、2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大力扶持,打造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型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并支付符合条件的重点企业上市融资。支持龙头企业以农林剩余物为原料的综合利用和开展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节能、节水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鼓励龙头企业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研发,落实自主创新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八)下大气力做好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坚持农产品加工质量与数量同等重要和质量就是效益、质量重于泰山的原则,一是有的放矢地加强农产品加工质量和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二是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生产。三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活动。四是全面开展农产品加工原料和加工产品质量的检测监督工作,引导企业推行良好操作规范,推行产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标准,建立农产品加工质量档案和追溯管理制度。五是加强农产品加工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指导加工企业健全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加工过程和产品安全率达到100%。六是加强企业的诚信建设,积极开展企业信用征集、信用评价、信用公示等活动,加强信用监管,确保食品加工企业健康发展。

(九)创新构建新型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按照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开展创业创新,积极鼓励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主体向生产性服务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和休闲农业延伸;积极支持企业前延后伸建设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发展精深加工、物流配送和市场营销体系,探索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模式,引导支持企业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与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签订购销合同、提供贷款担保、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鼓励农产品产销合作,建立技术开发、生产标准和质量追溯体系,打造联合品牌,实现利益共享培育。探索建立“龙头企业+农户”或“龙头企业+服务组织”关系密切的合同联结利益分享机制、合作联结利益分享机制、股份合作联结利益分享机制等,进一步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创造二三产业增值收益。

(十)扶持做好“一带一路”为主导的市场开拓。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机会和我市黄金节点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各类专业流通服务,健全农产品产地营销体系,推广农超、农社(区)、农企、农校、农军等形式的产销对接,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城市社区或郊区设立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鼓励各类服务主体把服务网点延伸到农村社区,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培育大型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支持开展托管服务、专项服务、连锁服务、个性化服务等多元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率先出口创汇和境外合作。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全市各级都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产业融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密切协作配合,转变工作方式,调动社会力量,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切实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和产业融合健康发展。

(二)强化督促检查。强化责任考核,开展动态监测,加大督促检查,加强绩效评价和监督考核。对农产品加工业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及时查找和发展问题并切实解决,推动工作。建立工作报告制度,善于发现新情况、新经验、新进展、新典型,随时报告。

(三)强化公共服务。积极搭建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参加农产品加工投资贸易、展示展销活动,加强政策咨询、融资信息、商标品牌、人才对接等公共服务,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产业融合创造有利条件。搭建农产品加工对接平台,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专用原料、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市场营销、融资贷款、参股并购等配套服务。搭建农民创业创新平台,建设农民创业创新园,培育产业融合主体,为农民创业提供场地、技术支持和学习实践基地,开展创业展示、创业辅导、创业培训、创业大赛等活动。搭建行业运行分析和监测预警平台,建立专家队伍,完善数据库,加强信息发布,指导行业和企业发展。依托各类农业科研、推广项目和农业高等教育、农民职业教育、人才培训工程等平台,加强农产品加工业和产业融合人才培养,建设一支熟悉行业情况、充满农业情怀、具备现代市场管理素质的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等复合型人才队伍,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营造良好氛围。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加强宣传,深入贯彻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和本规划主要内容,宣传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作用,引导社会各方面提高对产业融合发展的认同,积极引导社会舆论,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协力支持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氛围,努力把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兰州市农业委员会

2017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