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政策【切换】 国际政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策前沿

关于推进2017年粮油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

发布人:春秋智谷  /  发布时间:2017-11-12 15:00:13  

各县(区)农业局(农水局、农办),开发区社发局,红谷滩新区交通局:

2017年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进一步调整优化粮油种植结构,努力提高粮油作物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意义重大。为全面做好2017年我市粮油提质增效工作,根据省农业厅有关文件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工业做强,三产做旺,农业做优”的工作部署,现就推进粮油提质增效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及市委一号文件精神,按照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主线,坚持质量兴农,以“稳定粮油、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突出粮油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作用,集成创新技术模式,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在巩固提升粮油产能、提高粮油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基础上,着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加快推进粮油产业转型升级,为确保粮油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四年提质增效行动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一)生产目标

粮食播面稳定在52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215万吨以上,其中发展再生稻12万亩。油料播面稳定在120万亩左右,油料总产力争达到12.5万吨以上。

(二)结构目标

结构调整有新进展,力争粮菜面积比降到8:1以下;粮油作物品种、品质结构更加优化,水稻良种覆盖率98%以上,其中主推品种面积218万亩以上,占水稻面积42%,主推品种优质比例70%以上。油菜品种双低率力争100%。

(三)技术目标

技术集成创新水平不断提高,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力争达到76%(其中水稻播种机械化率32%),机烘达到50%,机防达到37.5%;重大气象灾害损失率降低2个百分点,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取得新进展,化肥利用率从39%提升到40%左右,农药利用率从38.8%提升到40.3%左右。

(四)产业目标

标准化生产大力推进,优质粮油产品有效供给稳步增加,“互联网+”现代农业加速实施,产业融合协调发展,促进粮油全产业链改善升级。重点支持打造2-3个本土粮油品牌开展优质粮油产品订单生产,优质粮油订单面积力争达到30-50万亩左右。重点扶持10个左右种粮大户自主品牌,建设大户三产融合示范基地10个左右。50亩以上种粮大户力争达到5500户以上,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耕地面积达90万亩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夯实粮油产能基础。实施藏粮于地战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住耕地红线。会同国土部门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继续整合资金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高标准农田的建后管护,力争今年建设高标准农田20万亩以上。按照“布局合理、标识清晰、生产稳定、能划尽划”的原则,选择农田基础设施较好、相对集中连片的区域,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水稻生产功能区和油菜生产保护区划定。继续深入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和“四控一减”提质增效试点行动,集成推广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治理修复综合技术模式,提升耕地质量。力争全年绿肥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以上,水稻秸秆养分还田率达到60%以上。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体系建设,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建立健全耕地质量数据库。稳步推进土壤重金属污染分级分类管控,探索开展土壤修复技术集成配套攻关。

(二)深入推进粮油结构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需要,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深入推进粮油种植结构调整,切实提升粮油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一是扩大优质粮食产品有效供给。强化政策引导,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指导农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优化粮食作物品种品质和区域布局,优先发展市场前景好、品质优、适销对路的优质稻。要适当调减非优势区大路品种水稻种植,通过“粮改菜(经)”、水稻“单改再”和普遍杂交稻改优质常规稻等途径推动优粮扩菜,增加有效供给。要加大再生稻发展步伐,将其作为一季稻区提产能、优结构、增效益的主抓措施。要因地制宜稳步扩大鲜食玉米、菜用马铃薯、(紫心)红薯、优质大豆等有区域特色的杂粮豆类作物以及青贮饲料、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种植,着力提升绿色有机稻、特色稻、再生稻、优质杂粮杂豆等种植比重,促进优质稻和杂粮杂豆产业提档升级,产品产销两旺,实现优质优价。要加强技术指导,搞好种子供应,完善市级优质水稻主推品种年度推介发布平台(今年市级发布主推水稻品种26个),促进市场产销对接,让结构调整调得动、稳得住、有效益。二是做大做强优势特色油料产业。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进推广一批优质油料品种,稳定安义水田、进贤旱地双低油菜生产,扩大进贤、新建优质花生基地建设,提升进贤黑芝麻优势区种植水平,打造一批区域特色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特色油料产业。着力推进油料轻简化栽培,加快油菜“谷林套播”、花生秋芝麻无缝套作等新技术推广,加大菜油两用、菜花两用等一种多收油菜种植模式试点示范,积极探索观光休闲、饲用、保健和工业应用等油料品种创新应用,拓展油菜产业功能增效空间。对部分油料非优势区,探索发展附加值较高的特色经济作物。

(三)扎实推进粮油绿色发展。要深入开展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和技术模式攻关,不断完善技术模式,创新服务方式,在粮油作物上集成融合一批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成熟技术模式,创建一批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控害、病虫害绿色防控、“三控”施肥等高产高效、节本增效、生态环保的示范基地。要积极探索农业增长的新路径,开辟农民增收的新渠道,探索因地制宜发展稻田养鱼、养虾、养蟹、养鸭、养鳖等“水稻+”综合种养模式,推广粮豆(毛豆+晚稻)、粮薯(中稻+马铃薯)、稻油(中稻+油菜/花生+晚稻)水旱轮作及玉米花生(大豆)间作套种等“粮油双增”高效复合种植模式,提高种养效益。要加快推进农机、农艺、信息化技术融合,努力突破主要粮油作物机械化作业瓶颈,推进农机化技术集成应用。要有序开展农民骨干科学用药培训,加力推进药械更新,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为重点,推广高效低风险农药和高效大中型施药机械,以及低容量喷雾、静电喷雾等先进施药技术。要大力推行农作物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四)积极发展粮油适度规模经营。要充分利用农业农村改革的成果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政策,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扶持耕地面积50~300亩的适度规模经营主体,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积极引导农民在自愿基础上,通过村组内互换并地等方式,实现按户连片种植。要加快培育新型服务主体,发展多元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服务创新,加强农企对接,推进新型经营主体与病虫专业化服务组织共建,探索政府购买公益性服务模式,开展病虫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代耕代种代储等全程社会化服务,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服务中,催生跨区域、线上线下等多种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创新服务形式、拓展服务内容。力争2017年,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覆盖率达50%以上,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5%以上,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37.5%以上。

(五)有序推进一二三产融合。结合“五区一园四平台”建设,加快规模化粮油生产基地建设,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聚集现代生产要素,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支持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发展,不断推进传统农业“接二连三”产业链延伸,撬动三产融合,激发产业发展活力,打造产业发展升级样版,培育农民增收新引擎。要积极发展订单生产,推行“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等多种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市场订单倒逼优质品种推广和技术进步。要依托现有基础和区域特点,强化知名品牌培育塑造,以品质创品牌、以品牌提效益,支持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商标注册,推动技术创新,改良生产工艺,优化包装设计,提升产品档次,塑造品牌核心价值。要以中高端绿色消费为种植目标,积极引导新型主体与种植、养殖加工企业对接,率先打造一批稻鱼、稻虾、稻蟹、稻鳖等共生基地,提高种养综合效益,积极发展农社对接、农商对接等新型经营主体主导的产业融合模式,扩大优质粮油产品电子商务、网络直销、会员订单、以销定产等营销渠道。要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粮油产加销各环节的应用,建立粮油生产智能监测服务平台、病虫害实时自动监测系统等,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病虫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等服务中的运用,催生跨区域、线上线下等多种服务,促进粮油全产业链改善升级,实现粮油产业智慧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农业部门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粮油产品供给质量、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当前农业农村一项重要工作,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行政推动力度,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更加注重运用和通过政策激励、市场引导、信息手段等来推动工作,努力提升粮油生产工作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要落实地方粮食安全主体责任,科学制定工作方案,推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和粮食安全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要将粮食生产指导性目标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乡镇村组。要加强督促检查,在关键农时季节和灾害发生前后,及时开展工作督导和指导服务,切实帮助基层解决粮油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二)落实重农强农优农政策。要落实好稻谷最低收购价、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产粮(油)大县奖励、三产融合发展试点、全程社会化服务等政策,释放政策信号,稳定收益预期。要优化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程序,提高政策效率。要利用适度规模经营补贴政策,大力发展再生稻种植,扩大机械化薄弱环节补贴规模。要继续整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资金,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立项、实施及验收。要统筹做好粮油技术类项目资金的管理,重点扶持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推广,扶持新品种示范和商业化育种。要加快构建省市县三级农业担保体系,稳妥推进“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开展以大型农机具、运输工具等为抵(质)押标物的融资创新,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粮油新型经营主体的信贷投放,拓宽粮油产业融资渠道。要鼓励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优化保险理赔服务,简化理赔流程,降低粮油生产风险。

(三)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要适应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新要求,组织开展技术攻关,集中突破粮油丰产增效、农机化、农产品精深加工、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中低产田改良、智慧农业等重大技术及装备集成。要根据年度结构调整的需要提前制定技术方案,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关键农时季节深入基层一线搞好对接指导与服务,推进各项技术措施落实,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要加大技术展示示范,集成融合一批节本增效、绿色发展、循环利用的技术模式,帮助农民改变种植习惯,帮助农民解决替代种子、替代农药、适用农机具等问题,确保结构调整顺利开展。要及早分析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等农资的市场需求变化,搞好调运储备。要狠抓农资市场监管,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杜绝假劣农资进入农业生产领域,维护农民利益。要完善“一主多元”的农技推广体系,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全面增强农技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开展科学防灾减灾。加强灾情监测预警,密切与气象部门联系,及早研判全年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影响,及时制定防范预案,突出重点区域和关键农时,提早做好各项准备。推进科学抗灾,根据不同灾种、不同影响程度、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时期,组织专家制定防灾减灾技术方案,因地制宜落实科学减灾措施。及时有效救灾,对突发灾害适时启动应急响应,第一时间组派救灾工作组和专家指导组,深入灾区开展分类指导。高度关注重大病虫害暴发流行风险,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突出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和关键时期,分作物制定重大病虫防控技术方案,完善应急防治预案,全力做好重大病虫防控。加强灾情调度,及时上报灾情,主动与财政部门沟通,落实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支持农民搞好生产恢复。 

 




2017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