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政策【切换】 国际政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策前沿

苏州市新能源(风能、太阳能)产业跨越发展工程

发布人:春秋智谷  /  发布时间:2017-11-13 10:06:32  


  新能源产业是与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氢能、核聚变能等新能源相关的各类产品生产和服务的总和。新能源由于具有储量大、可再生性强、清洁环保等突出优势,是我市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为加快推进我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推动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发展,根据《江苏省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结合《苏州市新能源产业提升发展计划》及当前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因应我市新能源发展的特点,苏州市新能源(风能、太阳能)产业跨越发展工程将以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和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主要内容,工程实施期为2009~2012年。
  一、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
  我国自2005 年《可再生能源法》审议通过后,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各种可再生能源产业迅猛发展,2009年8月24日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草案)》的一项重要修改是拟确立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为风能、太阳能发电上网提供了法律保障。据国家电网公司近期预测,到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将接近1.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将达到2000万千瓦。可见,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风电、太阳能光伏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快速增长。从2003年到2008年,累计装机容量从56.7万千瓦增加到了1324.22万千瓦,增加了22.3倍;年新增装机容量从2003年的9.8万千瓦增加到了2008年的719.02万千瓦,增加了72.4倍。为风电设备厂家带来了高速增长的国内市场,风机零部件制造、风机总体制造及风电场运营三大块均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据悉,目前酒泉、哈密、蒙西、蒙东、河北、吉林六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的风电装机容量就已达到了11632万千瓦。
  为促进光伏发电产业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光伏发电技术在各类领域的示范应用及关键技术产业化,今年3月23日国家财政部联合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部出台了《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今年7月21日,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决定综合采取财政补助、科技支持和市场拉动方式,加快国内光伏发电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并计划在2-3年内,采取财政补助方式支持不低于500MW的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对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原则上按光伏发电系统及其配套输配电工程总投资的50%给予补助;其中偏远无电地区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按总投资的70%给予补助;对于光伏发电关键技术产业化和基础能力建设项目,主要通过贴息和补助的方式给予支持;用户侧并网的光伏发电项目富余电量及并入公共电网的大型光伏发电项目所发电量均按国家核定的当地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全额收购。这些措施的实施,将对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我市风能、太阳能光伏产业面临发展的大好机遇,加快推进风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推动我市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苏州市新能源(风能、太阳能)产业发展现状
  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起步较早,面对风电产业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近年来,我市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呈加速发展态势。目前全市共有风电整机及零部件制造企业40多家,其中,在整机制造方面拥有苏州特谱风能技术有限公司和组建中的中国一重(张家港)有限公司,在风力发电控制系统、风机回转支承、轴承、齿轮箱、发电机组、叶片、塔筒等关键零部件制造方面拥有苏州能健电气有限公司、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苏州冶金机械厂、常熟市强盛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常熟市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苏州红枫风电模具有限公司、迪皮埃复材构件(太仓)有限公司、力仓(红叶)风电设备有限公司、昆山华风风电科技有限公司、天顺(苏州)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和重大项目。2008年我市风电装备制造产业的产值近20亿元。
  我市太阳能光伏产业也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拥有阿特斯(集团)公司、江苏百世德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库特勒自动化系统(苏州)有限公司、苏州快可光伏电子有限公司、旺能光电(吴江)有限公司、江苏聚能硅业有限公司、茂迪(苏州)新能源有限公司、苏州福斯特光伏材料有限公司、苏州东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张家港永能光电有限公司、苏州盛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形成了太阳能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光伏生产设备制造、光伏材料制备、光伏发电系统集成、光伏应用产品及相关配套产品等的配套能力较强的五大板块。并在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若干关键环节和节点上,拥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一批专利技术。目前,全市共有光伏及其配套企业60余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母公司上市企业3家。2008年光伏电池和组件产量达300 MW,总产值106亿元。
  三、发展思路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苏州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大、资源对外依存度高的现实,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目标,以推动新能源应用、提高新能源装备制造与系统集成水平、增强新能源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全面提高新能源(风能、太阳能)产业发展水平,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我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政策推动原则。制定和实施扶持新能源(风能、太阳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激励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重点支持新能源技术研发、产业化和推广应用;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各种经济成份加大对新能源(风能、太阳能)产业发展的投入;鼓励加大对新能源产业核心技术和产业链关键节点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项目带动原则。结合苏州市的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规划一批重点项目、实施一批重大工程,以大投入、高起点推动苏州市新能源(风能、太阳能)产业的快速发展。
  3.产业集聚发展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引导企业在我市各级各类开发区(工业区)集聚,完善、延伸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规模优势。
  4. 科技创新支撑原则。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我市新能源(风能、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关键手段。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组建若干新能源(风能、太阳能)产业研究平台及相关的公共服务平台,产学研结合,占领技术制高点。实施“标准化战略”,鼓励、引导我市企业主动参与国家新能源(风能、太阳能)产业相关技术质量标准的制订或修编。
  (三)发展目标。
  1.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至2012年,全市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实现产值300亿元 (其中整机200亿元,关键部件100亿元);培育2家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集团),5家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集团)。
  至2012年,全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实现产值300亿元;培育1家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集团),1~2家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集团)。
  2. 技术创新取得突破。
  在风能装备制造方面,1.5 MW机组形成自主设计制造能力,2 MW机组形成中小批量制造能力,3.6 MW以上特大型机组形成设计制造技术持续更新和现实应用能力。
  太阳能光伏产业方面,注重光伏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研发,突破低成本光伏硅电池产业化生产瓶颈,提升硅晶光伏电池生产核心竞争力;加快非硅晶光伏电池产业化步伐;重视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设计选型研究,加快打造我市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应用模式,增强建筑创新发展能力;在光伏电池、太阳能功能材料、储能技术方面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四、发展重点
  (一)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重点。
  1.整机。
  (1)重点支持苏州特谱风能技术有限公司,以兆瓦级成套机组为重点,加快1.5MW及以上陆上风电机组批量生产步伐,加大2.0兆瓦以上陆上风电机组研发生产步伐,加强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技术引进、合作和自主开发。
  (2)重点支持中国一重在张家港的投资项目,加快建设以中国一重为龙头的风电设备生产企业集群,实现年产3~5MW海洋风电设备500台,风电配件18万吨。
  (3)积极推动常熟市利用现有制造基础加快培育整机装配企业。
  2.关键零部件。
  (1)控制系统。重点支持苏州能健电气有限公司投资8600万元研发、制造1.5MW以上主控系统;重点推进常熟市森原电器厂、昆山尤尼康工业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快实施研发和制造风电控制系统项目。
  (2)轴承。重点支持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优必胜风电轴承(常熟)有限公司风电用轴承、风机回转支承技术改造项目。
  (3)齿轮箱。重点支持苏州冶金机械厂600 万元风电增速齿轮箱技术改造项目。
  (4)叶片。重点支持迪皮埃复材构件(太仓)有限公司、昆山华风风电科技有限公司等研发制造1.5MW及以上风机叶片项目,以及苏州红枫风电模具有限公司叶片模具研发制造项目。
  (5)铸锻件。重点支持张家港三林法兰锻造有限公司、张家港海陆环形锻件有限公司风电锻件项目。
  3.人才培养。重点支持苏州龙源白鹭风电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加快培养我市风能发电行业的适用人才。
  4.培育研发和服务机构。着力推进研发、设计、咨询、认证评估、培训、维修等各类社会中介机构的建设。
  (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重点。
  1.优化产业布局。高新区以阿特斯公司(省光伏工程技术中心)为重点,建设光伏硅电池生产及工艺技术研发中心区;昆山市可再生能源特色产业基地以光伏硅材料、光伏电池组件等为重点,建设新能源发展区;常熟市以阿特斯光伏电池组件和光伏发电应用工程为重点,建设光伏生产应用示范区;吴江市以多家硅材料和光伏组件生产企业为重点,建设光伏产业开发区;吴中区以百世德公司非晶硅光伏电池生产等一批光伏企业为重点,建设吴中区光伏产业发展小区;张家港市以盛隆、永能光电等企业光伏电池和组件为重点,建设光伏产业集聚区;以中科纳米研究所光伏纳米新材料研究和相城区中科泰源公司铜铟镓硒薄膜光伏电池生产为重点,建设光伏新材料及产业化发展研发中心。
  2.调优产业结构。一是强化我市光伏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并网逆变器、控制器等关键产品的自主研发和本地化配套能力。二是大力推进在建、拟建的单晶、非晶硅薄膜和非硅材料光伏电池的项目建设,提升产品档次。三是重点推进太阳能光伏产业领域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提高产品检验检测及认证能力。
  3.加强市场开拓。鼓励企业与中央企业加强联系,组织光伏企业与国家5大电力公司对接洽谈,积极推介我市的光伏企业和产品。利用多方力量,加快成立苏州市新能源发展公司,通过承接国内、国际光电建设项目和本地市场开发,牵引我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4.稳定出口、拓展内需。由于目前国内企业生产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绝大部分出口到国外,保持出口市场稳定是光伏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要大力开拓西部及偏远缺电地区的应用市场,特别是国家送电到乡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积极参与国内各地的公共设施和市政建设项目,如路灯、警示灯、景观灯、指示牌供电和并网发电项目。
  5.主动对接、积极参与。要主动对接国家“西部省区无电乡光明工程”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参与偏远地区无电村和无电户采用户用光伏发电系统或建设小型光伏电站,解决供电问题的工程实施;参与经济较发达、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大中城市,建设与建筑物一体化的屋顶太阳能并网光伏发电设施的项目实施;为建设较大规模的太阳能光伏电站提供良好的产品配套和服务,重点推进江苏百世德太阳能、中广核能源开发和比利时Enfinity公司三方联合,成功竞标“中国光伏电站第一标”甘肃敦煌10MW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示范项目。

附件:1.重点项目
   2.骨干企业
   备注:重点项目和骨干企业每年根据各地发展情况适时调整

附件1
重点项目
一、风能产业
(一)苏州特谱风能技术有限公司风电机组制造和研发项目
(二)中国一重(张家港)有限公司年产500台3到5MW海洋风力发电设备项目
(三)苏州能健电气有限公司变桨控制系统的研发和制造项目
(四)昆山尤尼康工业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变频器研发和制造项目
(五)江苏华东风能有限公司风能设备铸件研发和制造项目
(六)昆山风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风力发电机研发和制造项目
(七)优必胜风电轴承(常熟)有限公司风电用轴承研发和制造项目
(八)昆山华风风电科技有限公司1.5MW及以上风电叶片研发和制造项目
(九)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风机回转支承、轴承研发和制造项目
(十)常熟市森原电器厂风电控制系统研发和制造项目
(十一)张家港海陆环形锻件有限公司风力发电锻件研发和制造项目
(十二)苏州冶金机械厂风电增速齿轮箱研发和制造项目
(十三)吴江亨通集团风电用特种电缆开发和制造项目
(十四)苏州汉风科技有限公司风电恒频装置研发生产项目
二、太阳能产业
(一)阿特斯(集团)公司年产太阳能电池片2.5GW及电池组件3.5GW扩产项目
(二)苏州盛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垂直一体化太阳能光伏电池项目
(三)张家港市永能光电有限公司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项目
(四)江苏百世德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年产 1000MW 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
(五)立基光能(昆山)有限公司太阳能电池模组制造项目
(六)昆山恒辉新能源有限公司单晶硅、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项目
(七)常熟鑫矽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太阳能晶片、晶硅制造项目
(八)太仓建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太阳能电池生产专用设备制造项目
(九)江苏百世德太阳能、中广核能源开发和比利时Enfinity公司三方合作的甘肃敦煌10MW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示范项目。
(十)太极能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年产150MW太阳能电池模组项目
(十一)迅力光能(昆山)有限公司年产 25MW 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
(十二)苏州强生光电有限公司年产 420 MW 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项目
(十三)旺能光电(吴江)有限公司年产 60MW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
(十四)江苏聚能硅业有限公司年产硅片 1800 万片、单晶硅棒320吨、太阳能抛光片及组件57.6 MW项目
(十五)通用硅太阳能电力(昆山)有限公司 研发、制造、加工硅晶圆、硅晶粒、硅晶片等半导体专用材料及太阳能电池项目
(十六)茂迪(苏州)新能源有限公司 研发、制造、加工硅晶圆、硅晶粒、硅晶片等半导体专用材料及太阳能电池项目

 

附件2
骨干企业
一、风能产业
(一)苏州特谱风能技术有限公司
(二)中国一重(张家港)有限公司
(三)苏州能健电气有限公司
(四)常熟市森原电器厂
(五)常熟市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六)常熟市强盛电力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七)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
(八)优必胜风电轴承(常熟)有限公司
(九)苏州冶金机械厂
(十)苏州红枫风电模具有限公司
(十一)迪皮埃复材构件(太仓)有限公司
(十二)昆山华风风电科技有限公司
(十三)天顺(苏州)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十四)张家港海陆环形锻件有限公司
(十五)张家港三林法兰锻造有限公司
二、太阳能产业
(一)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二)江苏百世德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
(三)茂迪(苏州)新能源有限公司
(四)江苏聚能硅业有限公司
(五)苏州瑞尚太阳能有限公司
(六)苏州福斯特光伏材料有限公司
(七)张家港市永能光电有限公司
(八)昆山恒辉新能源有限公司
(九)苏州东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十)库特勒自动化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十一)苏州思博露光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十二)苏州快可光伏电子有限公司
(十三)旺能光电(吴江)有限公司
(十四)通用硅太阳能电力(昆山)有限公司
(十五)伊达新技术电源(昆山)有限公司
(十六)太仓中玻皮尔金顿特种玻璃有限公司
(十七)苏州科立特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
(十八)苏州市矽美仕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
(十九)苏州强生光电有限公司
(二十)太极能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二十一)苏州东山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二十二)苏州盛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市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


  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是我市当前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为加快推进全市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的跨越发展,根据苏州市经济发展战略总体部署,结合对我市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和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特制定本跨越发展工程,工程实施期为2009~2012年。
  一、发展形势
  (一)我国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形势。
  我国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对医药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对医药及生物技术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据统计,近年来我国药品需求量保持了 15%~20%的速度发展,这为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当前国家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经启动,新医改将使医疗保障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政府对医药产品的投入将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医药消费需求和支付力度也将日益加大,给医药行业更加快速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的不断健全和全面施行,GLP、GCP、GMP、GSP 和 GAP 等行业认证的全面推进,有效地提升了全行业产品开发、生产质量、使用水平的提高,也推动了医药及生物技术企业的升级改造。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芯片、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等一系列新技术的突破,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国
际资本和产业转移不断加快,对我国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更好的吸收国外资本、先进技术与先进管理产生了十分有利的推动作用。此外,天然药物逐步被世人接受和重视,也有利于我国中药走向国际市场。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增强,跨国制药公司并购、重组的步伐在加快,使全球医药产业集中度迅速提高,跨国公司的资本实力、技术开发能力、市场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这要求国内医药企业必须加快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改革,培育大企业集团;同时,世界发达国家正在利用其经济、技术与全球营销的优势,进一步加大研究开发投入,新型药物层出不穷,使我国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也给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目前,一些有基础、有实力的城市,正积极应对,实施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提升发展行动,如上海、深圳、泰州等。
  (二)我市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由于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属于民生产业,拥有相对稳定的市场需求,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经济出现衰退的背景下,仍展现了较强的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呈现了良好稳健的增长态势。2009年以来,苏州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投资增资,表现出新的扩张势头。随着人们对生命健康利益的愈加关注,国家对公众医疗保健的日益重视,医药产品的消费市场将进一步扩张,尤其是国家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后,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一系列政策即将出台,将为苏州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前景。
  二、我市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概况。
  1.产业发展态势良好。2008年,苏州市医药工业总产值162.7亿元,完成销售收入 141.48 亿元,利税 21.28 亿元,利润 11.90亿元,2003~2008年,年均增长14%以上。全市共有医药及生物技术生产企业 536 家,占全省 24.6%,医药经营企业超过 3000 家,医药企业总数位居江苏省第一。世界排名500强的辉瑞、诺华、葛兰素史克、礼来、西门子等一大批国际医药及生物技术知名公司业已在我市建成投产,药明康德、参天制药、住友制药、大冢制药、强生公司等一批医药及生物技术企业相继落户苏州,惠氏、碧迪等纷纷实施增资扩产项目。葛兰素史克、惠氏、卫材已连续多年被评为苏州市依法纳税大户。吴中医药、雷允上、礼安等一批内资企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不断做大做强。医疗器械产业蓬勃发展,多家国际知名骨科植入器械及助听器生产企业入驻苏州,形成新的产业集聚区。六六视觉科技、苏大赛尔免疫等中小型创新性高科技医药企业也迅速崛起。此外,我市还建成了以现代中药复方制剂为特色的现代中药研发生产基地和三个药物临床研究安全性评价基地。
  2.医药产品门类齐全。我市有生产药品品种约 2200 个,涵盖药品所有剂型,药品类别完备程度全省第一;生产医疗器械产品数约 2000 个,已从传统的眼科器械、针灸针、医用卫生材料、高分子材料制品及各类手术器械等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产品系列发展到X射线、骨科植入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助听器、人工晶体、血管支架、灭菌柜、诊断试剂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系列。
  3.产业创新能力逐步提高。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吴中区和苏州高新区等地聚集了一大批医药及生物技术研发机构,科技人员数量和科技开发水平均位于全省前列,形成了较强的医药及生物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其中,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及纳米仿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等国家级研究机构,承担了大量国家和部省级医药及生物技术研究开发课题,在基因药物、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新型医疗器械、现代中药技术等领域均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苏州中药研究所承担了国家“八五”攻关题、“九五”攻关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省高新技术创业基金课题等项目20余项,已获准国家发明专利3项;苏州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已被科技部列入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苏州瑞博生物技术公司启动建设“重大新药创制”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并获得小核酸关键技术平台和候选小核酸药物的多层次支持。
  4.研发平台特色日益显现。目前我市已培育建设了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江苏省苏州新药创制中心、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及纳米仿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和昆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小核酸生物技术研究所等一批研发机构和公共技术平台,有效支持和推动了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同时,我市医药及生物技术研发服务支持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大实验动物培育方面,建有西山中科实验动物有限公司动物中心大实验动物培育基地、苏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和苏州贝尔达生物科技公司动物实验平台等;在动物笼器具生产方面,建有全国第一家实验动物器材和净化设备的专业生产厂家――艾可林实验动物器材厂,其多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获国家专利。
  5.产业集聚度不断增强。苏州工业园区以生物纳米科技园为创新载体,吸引了100多家生物科技及纳米技术研发企业进驻;高新区与中国科学院合作,正在规划和建设占地千亩的中国科学院生物医学和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吴中区“国家火炬计划吴中医药产业基地”内建有两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已研制成功抗生素类原料药及制剂、重组类生物药、维生素系列和钙补充剂、氨基酸保护剂和多肽类化合物等主导产品。此外,张家港医疗器械、常熟现代中药复方制剂、太仓抗生素基地、昆山小核酸制药基地和吴江治疗重症疾病药剂等各具特色,集聚发展态势不断提升。

    (二)存在问题。
   1.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不多。苏州市医药及生物技术企业和数量众多,但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企业专业化程度、生产集中度、经济效益偏低,资本运作和资产重组力度不大,企业组织结构优化不快,一些较大的医药企业也没有形成经济规模,产业链完整度不够,缺乏能够拉动全市医药经济的牵引力,缺乏在国内外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型企业。苏州地产的知名医药产品品牌少,尚未树立起成熟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在企业形象战略、品牌战略、广告战略、营销策略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市场拓展能力还不强。
   2.创新能力仍有待增强。苏州虽已建成了一些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基地、平台和研究院所,拥有较为先进的硬件设施,但利用率还较低;全市医药行业的研发投入总体偏低,大多数医药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产学研结合程度不高,缺乏独立开发新药和消化科技成果的能力;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领域专业人才总量偏少,整体实力不足,力量分散,尤其是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匮乏;与中心大城市相比,苏州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基础和相关资源有所欠缺,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3.产业链发展不协调。苏州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长期以生产企业为主,虽然近年来上游研发企业逐步增多,但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形成产业化的还不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产业下游的营销环节基础仍然薄弱。另一方面,产业发展关键的科技创新投融资和产权交易环节不够活跃,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专业的医药及生物技术风险资本规模小,企业出于风险和即期利益的考虑,投资意愿不强烈,进出机制尚未成熟。
   4.现代医药流通体系尚未健全。医药商业产权结构单一,竞争力强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不多,流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经营手段落后,流通效率低,代理成本高,网络不健全,市场拓展能力弱;医药市场正常的优胜劣汰机制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制约了医药行业的加速发展。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抢抓机遇,突出特色,抓住当前全球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格局调整、蓄势迸发的良好机遇,以培育产业创新体系为核心目标,瞄准优势领域,充分发挥现有创新资源,引进新的支撑创新的战略资源,加强产学研有机结合,注重平台建设,切实加强研究开发和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从全面跟踪向自主创新、重点突破转变,从单项技术向技术集成相结合转变,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技术的名牌产品。大力发展民营医药经济,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营造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创新创业的发展氛围,促进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创新人才的积聚。依托吴门医派理论基础,大力发展传统中药。强化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的环保准入与监督,大力推进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环保工程,打造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清洁型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实现我市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二)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
  逐步形成我市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体系完善、结构合理、资源丰富、创新能力强、创新效率高、区域互动佳的格局,集企业群体、研究开发、孵化创新、教育培训、专业服务、风险投资六大板块于一体,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信息情报―中试孵化―规模生产―营销物流”为主要产业链,把苏州建设成为全国的医药及生物技术创新城市之一。
   2.具体目标。
  到2012年,基本建成适应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技术创新体系、产业组织体系、产业服务体系和产业运行机制,使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真正成为市场主导、健康发展的新兴战略产业。力争实现以下具体发展目标:
  (1)实现工业产值400亿元,年增长25%左右;
  (2)培育3家以上自主创新能力强、产业规模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科技创新型医药及生物技术“小巨人”企业;
  (3)实现10个新药、2~4 个自主创新药物和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的产业化,融入国内乃至国际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链和创新链;
  (4)医药及生物技术高新企业的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5%,争取达到10%;
  (5)建成公共技术开发服务平台10~15家,建成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
  (6)完善药品进口口岸监管体系,建立药品口岸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药品进口口岸功能建设;
  (7)建设现代医药物流体系。延伸拓展医药产业功能,实现苏州医药产业的全面提升。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医药零售业的整体提升。
  四、发展重点
  积极引导鼓励医药及生物技术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加强技术集成度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重点突破。重点发展创新药物、生物医药技术、新型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现代医药流通业等,实现创新成果产业化及产业发展水平的较大提升,实现苏州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的跨越发展。
    
附件:1.关键技术
   2.重点项目
   3.骨干企业
   备注:重点项目和骨干企业每年根据各地发展情况适时调整
 

附件1

关键技术

1.小核酸(RNAi)技术
2.面向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基因工程药物制备技术
3.单克隆抗体药物关键技术
4.多肽类药物制备工艺技术平台技术
5.核酸类药物关键中间体开发技术
6.治疗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制备技术
7.药物释放速度缓、控、速释制剂技术
8.现代中药分离纯化技术
9.现代中药制备成型和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
10.抗肝炎、抗肿瘤现代复方中药数字化集成制造及全程质量控制技术
11.甲氧头孢的酶法合成及超声结晶技术
12.临床重症疾病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试剂盒的开发技术
13.基于靶点立体结构的小分子抑制剂的开发技术
14.干细胞相关的生物技术
15.骨科医疗器械的开发技术
16.超导型磁共振成像技术
17.免疫荧光法定性定量体外检测技术
18.多导睡眠连续分析技术
19.全自动生物芯片定量检测技术
20.人工皮肤(丝蛋白方向)
21.妇科专用光电技术摄显存一体及远程分析支持技术
22.全自动生化分析技术(自主知识产权)
23.智能化大功率半导体激光治疗技术
24.抗DRhD血型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IgM)技术
25.药物涂层血管支架技术
26.生物型材料骨科植入物技术


附件2

重点项目

1.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物纳米科技园项目
2.江苏吴中高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江苏吴中生命科学园项目
3.苏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江苏省生物医药创业服务平台二期项目
4.昆山小核酸生物技术研究所小核酸创新药物研究平台建设项目
5.苏州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苏州药明康德药物非临床研究及评价中心项目
6.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绿激光血管治疗仪的产业化项目
7.江苏康泽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1类DPP-4抑制剂KZ0901(糖尿病)研发项目
8.苏州中科天马肽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抗乙肝多肽药物胸腺素Ta-1的规模化制备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
9.苏州君安药业有限公司治疗记忆减退的心脏肽一类新药生产研究项目
10.常熟雷允上抗肝炎、肿瘤中药新药高技术产业化暨现代中药复方制剂工程技术研究平台建设项目
11.常熟雷允上抗肿瘤中药新药天佛参口服液高技术产业化暨现代中药复方制剂生产线技术改造(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
12.江苏吴中医药集团生物一类抗肿瘤新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剂(863项目)、国家三类中药新药心迪颗粒等项目
13.中国医药集团苏州致君万庆药业甲氧头孢的酶法合成及超声结晶产业化项目
14.中国医药集团苏州致君万庆药业有限公司应用生物酶催化技术生产头孢类产品高技术产业化项目
15.昭衍(苏州)新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建设新药临床前评价试验项目
16.苏州中科天马肽工程中心有限公司一类新药――抗肿瘤小肽药物FpAT的开发项目
17.苏州中科天马肽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抗凝血多肽药物比伐卢定的规模化制备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
18.中国科学院生物医学与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项目
19.中联制药头孢克洛德酶、头孢地尼和头孢丙烯酶合工艺改造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
20.赛康德(太仓)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年产200吨核苷及核苷酸项目
21.江苏澳洋医药物流有限公司医药物流项目
22.苏州工业园区朗润科技有限公司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项目
23.苏州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免疫荧光法检测试剂项目
24.苏州凯迪泰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多导睡眠分析系统项目
25.苏州浩欧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过敏原体外诊断产品项目
26.苏州苏豪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丝蛋白人工皮肤产业化项目
27.江苏舜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妇科病早期诊断项目
28.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2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项目
29.苏州苏大赛尔免疫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血型筛查试剂项目
30.维科医疗器械(苏州)有限公司含药血管支架项目
31.苏州欣荣博尔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新型骨科植入产品项目
32.苏州迈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开发微生物基础代谢轮廓和指纹分析技术项目
33.苏州百迈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CCR抑制剂研究项目
 
附件3

骨干企业

1.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2.惠氏制药有限公司
3.苏州天马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4.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
5.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
6.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
7.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
8.苏州诺华制药科技有限公司
9.苏州二叶制药有限公司
10.苏州中联化学制药有限公司
11.苏州医药集团
12.苏州胶囊有限公司
13.苏州君安药业有限公司
14.中国医药集团苏州致君万庆药业有限公司
15.太仓制药厂
16.苏州礼安医药有限公司
17.江苏澳洋医药物流有限公司
18.苏州工业园区朗润科技有限公司
19.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20.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21.苏州凯迪泰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22.苏州浩欧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3.苏州苏豪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24.江苏舜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25.苏州天臣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26.维科医疗器械(苏州)有限公司
27.苏州欣荣博尔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28.苏州艾迪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29.苏州苏大赛尔免疫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30.苏州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31.苏州康众数字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32.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33.苏州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
34.苏州西山中科实验动物有限公司
35.苏州纳通生物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36.苏州玉森新药开发有限公司
37.江苏康泽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38.苏州中科天马肽工程中心有限公司
39.博瑞生物医药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40.昭衍(苏州)新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41.苏州吉玛基因药物有限公司
42.苏州圣诺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43.苏州益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44.苏州工业园区晨健抗体组药物开发有限公司
45.江苏同禾药业有限公司
46.江苏费森戊斯医药用品有限公司
47.江苏康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48.昆山龙灯瑞迪制药有限公司
49.豪展医疗科技(吴江)有限公司
50.苏州六六视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1.江苏金鹿集团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苏州市新型平板显示产业跨越发展工程

  电子信息产业是苏州第一支柱产业,其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对于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重要支柱行业的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在我市已经具有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具有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等特点。在当前形势下,抢抓机遇,积极推动我市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着力打造苏州工业经济产业竞争新优势,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促进苏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发展,特制定本跨越发展工程,工程实施期为2009~2012年。
一、 国家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已进入“信息革命”时代,由于平板显示具有重量轻、厚度薄、体积小、无辐射、不闪烁等优点,已成为显示技术发展的方向。其中,液晶显示(LCD)技术,特别是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 (TFT-LCD)将会成为未来的主流显示技术,其未来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平板电视显示器件已被列为我国信息产业“十一五”期间十二大重点工程之一,年初出台的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更将平面显示产业单独列为六个重大工程之一,同时还将新型显示器件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企业范畴,明确提出今后三年将集中力量以骨干核心企业为依托,加大资金支持,推动以TFT-LCD为代表的新型显示器件产业发展。《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2009~2011)也明确提出要围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重点培育和壮大新型显示器件产业。从市场预期来看,有关专家分析,移动通信、数字电视和下一带互联网的需求释放  未来3年将达到6000亿元,其中新型平板显示产品无疑将占据相当的份额。
  充分发挥我市已有产业和技术优势,加快龙腾5代液晶面板规模化生产及龙飞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康佳等整机厂,进一步完善配套产业链条,形成以自主品牌平板电视、可控面板为突破口,相对完善的平板显示产业体系,苏州将有望抢占先机,建设成为国际先进、国内最大的平板显示产业研发基地、生产基地和产品扩散基地,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推动苏州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二、苏州市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发展现状
  苏州近几年来引入大批平板显示上下游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发展后劲逐步显现。液晶显示前道线有昆山龙腾光电五代线,总投资15.69亿美元,月切割玻璃基板能力达到11万片,在国内首屈一指。产业链中游有三星液晶显示、友达光电、日立显示器件、华映视讯等一批国际知名的TFT-LCD模组生产企业。产业链下游有瑞中电子、大同电子、冠捷、佳世达电通、仁宝电脑、仁宝光电等液晶显示器及液晶电视生产企业。台湾几大背光模组企业在苏州均有规模较大的生产工厂,如璨宇光学、辅祥光电、瑞仪光电、福华光电、科桥光电等,背光模组年产量超过8000万套,为国内最大的液晶显示背光模组生产基地。
  与此同时,苏州积极引进和扶持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苏州苏大维格数码光学有限公司、昆山允升吉电子有限公司、苏州微纳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凯蒂亚半导体制造设备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在新型显示器件制造的关键性配套技术、产品和设备等方面实现了多点突破,为苏州新型显示器件产业向高端化、本土化方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显示出强大的发展后劲。
  到2008年底,全市共有新型显示企业300余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0余家;2008年,全市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约1000亿元。吴江经济开发区已成功申报为国家级显示器件产业园,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光电显示园)、苏州工业园区国家平板显示高技术产业基地目前也在报批之中。
  从产业发展态势来看,随着康佳8条纯模组(LCM)及电视整机(TV)一体化生产线、龙飞光电高世代TFT-LCD生产线、彩虹集团高世代TFT-LCD玻璃基板项目等一批新型平板显示大项目相继在苏州落户,我市平板显示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将更为明显。
三、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发展思路: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发挥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的优势,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应用为目标、市场为动力,坚持产业国际化、规模化、自主创新的发展思路。围绕TFT-LCD产业,重点推进产业规模扩张和技术升级,在发展壮大产业中下游面板、模组及应用产品的同时,加强产业上游显示材料、元件的核心技术、关键设备的研究开发与攻关,在TFT-LCD上游高端环节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支撑产业快速发展和打造完整产业链。
  (二)发展目标:到2012年,将苏州建设成为国际先进、国内最大的平板显示产业研发基地、生产基地和产品扩散基地和人才基地。建设2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引领和支撑平板显示产业技术发展的研发中心(平台),5家上百亿元规模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平板显示产业龙头企业,20家在国内行业领先、产业规模超10亿元的平板显示产业骨干企业。打造国内最大规模、国际重要的产业链完整、产业配套齐全TFT-LCD产业。打造具有国际水平、拥有成套生产线建设能力并实现规模生产的OLED产业。在平板显示产业上游关键材料、制造设备、测试仪器、技术工艺上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到2012年,全市平板显示产业实现总产值2000亿元,上游高端环节产值达600亿元,其中自主知识产权部分占比达60%以上。
四、发展重点
  从目前我市新型平板显示产业链分析,虽然已拥有龙腾、友达、三星、日立、瑞仪等一批上下游骨干龙头企业,基本形成平板显示产品生产的主要产业链条,但由于平板显示产业的产业链条长,一些关键产品自身又形成产业链,涉及的产品门类、技术领域非常宽广,目前我市在平板显示产业链一些关键核心产品及技术,如玻璃基板、液晶、异方向性导电胶、驱动IC等方面仍处于缺失状态或产业力量薄弱,急需完善、加强。 
  根据我市目前产业发展现状,我市在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发展重点的选择要力争实现三个转变,即在努力建设完善平板显示产业链的基础上,产品结构实现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转变;在扩大合资、合作的基础上,技术结构向自主开发、自主知识产权转变;在扩大应用的基础上,市场结构向服务体系型转变。
  一要重点突破面板生产关键技术,提高关键配套材料的供给能力,积极扶持平板显示用彩色滤光片、玻璃基板、偏光片、部分生产设备及材料开发和产业化;二要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建设5-8代薄膜TFT-LCD面板生产线,推动家电企业与平板显示前道生产企业合作;三要围绕OLED技术,重点推进上游关键材料、量产核心设备与配套设备的技术攻关与研发,实现规模生产;四要围绕产业自主创新,积极培育具有产业引领作用和带动力的自主研发机构,推进产学研合作和开放合作,鼓励上下游企业组建产业、技术战略联盟,增强核心竞争力,为我市新型平板显示高技术产业实现快速规模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附件:1.重点项目
   2.骨干企业
   备注:重点项目和骨干企业每年根据各地发展情况适时调整
 
附件1

重点项目

1.昆山龙飞光电有限公司高世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项目
2.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项目
3.康佳集团模组(LCM)及电视机一体化生产线项目
4.昆山允升吉电子有限公司的OLED用蒸镀掩模板的开发与产业化项目
5.苏州苏大维格数码光学有限公司的超薄平板显示背光模组用新型光导薄膜研制与产业化项目
6.苏州纳凯科技有限公司的应用于OLED领域的新型材料的开发及产业化项目
7.苏州国际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的大尺寸LED背光模组产业化项目
8.彩虹集团高世代TFT-LCD玻璃基板项目
9.苏州微纳科技有限公司的用作生物产品分离纯化介质和液晶显示器间隔物的单分散性聚合物微球项目
10.苏州豪宇科技有限公司年产液晶电视机150万台建设项目
11.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项目
 
附件2

骨干企业

1.日东电工(苏州)有限公司
2.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3.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4.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5.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
6.苏州工业园区长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7.宏茂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8.3M材料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9.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10.吴江广桥光电有限公司
11.苏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
12.奈普光电(昆山)有限公司
13.辅讯光电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14.苏州京东方茶谷电子有限公司
15.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16.苏州苏大维格数码光学有限公司
17.日立显示器件(苏州)有限公司
18.联建(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19.冠鑫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20.苏州光宝康电子有限公司
21.爱发科真空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22.昆山允升吉电子有限公司
23.昆山方圆光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24.德芯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25.昆山凌达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26.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