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政策【切换】 国际政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策前沿

息烽“代建果园”破“四难”助力产业扶贫

发布人:春秋智谷  /  发布时间:2017-11-19 17:12:02  

近年来,息烽县积极探索“代建果园”模式,按照“定区域、定品种、定方案、定主体、定补助”的原则,开展精品果园代建试点,不断培育壮大扶贫产业,实现建一片成功一片,创新提高财政扶贫资金效益。

  一破品种纯度难保障。以往招投标供苗商不一定是苗圃生产企业,大多为二贩子,种苗纯度难保障,从而出现种树后多年不挂果,责任难追究,农户怨气大的尴尬局面。采取“代建果园”新模式,按照“主体

  自愿、政府引导”的原则,结合全县精品水果整体规划布局及地方气候、土壤等实情,通过招商引资具有一定经济实力,能承担相应社会责任的企业、合作社等主体开展果园代建,确保了果树品种质量。

  二破管护技术难跟上。精品水果产业“三分种七分管”,在大力发展经果林产业中,农户缺乏管护技术成了硬伤。采取“代建果园”新模式,按照统建、统管方式,通过流转土地、农户土地入股等,集中连片标准规模建园,打破过去每家每户各自种植规范差、连片难、管理难的现状。由代建主体对种苗、种植、整形、施肥等技术把关,派技术人员全程管护至挂果,且手把手将技术传给当地参与管护的农户,实现如期投产见成效。

  三破适时种植难满足。按常规招投标购苗种树,一旦流标很容易错失最佳种植季节。采取“代建果园”新模式,一旦经县人民政府招商引资或其他合法、合规途径确定主体,开展精品水果基地代建,可不误农时开展果树的种植和管护。比如:经过专题会研讨,息烽县西山镇联合村引入息烽云帆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具体负责代建500亩精品水果采摘园,今年3月代建公司已进驻代建果园。目前,园区内500亩果树已种植完毕,园内生产便道修建2.3公里,果木长势良好,成活率高达95%,预计2018年可产10万斤初果。

  四破“三变”主体难培育。“三变”改革是激活农村经济的有效路径,如果乡村无能人带动、产业带动,“三变”改革也难以找到发力的杠杆支点。“代建果园”充分挖掘农村土地资源,盘活各种财政扶持资金,实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一起奔小康”的目标。通过搭建平台,引导农户入股经营,探索扶贫资金、村集体经济等资金入股公司,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比如:大洪村将贵阳市农委支持特困村发展的4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入股中康公司种植的200亩猕猴桃。从2017年至2020年,大洪村每年分别可从公司获得保底分红20万元、28万元、36万元、44万元,2021年开始按照总产值(不计成本)的20.8%分红,预测可实现56万元/年的分红。

  今年以来,息烽县探索果园代建4000余亩,其中低收入困难村2600余亩,成活率达95%以上,预计2018年350亩实现初挂果,2019年实现全面挂果。当前,农户在代建果园每天务工可获80—100元收入。2019年各村可“保底分红”5%的股份,2021年果园将整体移交给村集体。(根据息烽县扶贫办供稿整理)


息烽县西山镇联合村精品水果代建果园基地